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职工风采

从紧张新手到从容引路人,他用临床“活水”浇灌医学课堂——记江西中医药大学第十届“教学标兵”钟超

发布时间:2025-09-10点击次数:40次

从紧握教案一字不差,到抛开计划即兴探讨

从关注自己是否出错,到全心注视学生是否学懂

八年讲台生涯,他把临床带进课堂,让医学有了温度

  “第一次站上讲台,我紧张得声音发飘,手心全是汗。”江西中医药大学第十届“教学标兵”、附属医院脾胃肝胆二科钟超回忆道,“那时候,我更像是在‘表演’备课的内容,整个课堂节奏是绷紧的。”
  而如今,他的课堂早已不是单方面的讲授。他会留出沉默时间让学生思考,也不惧突如其来的提问,甚至愿意为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暂时抛开原定计划,展开一场即兴探讨。“现在的我,更关心‘他们’——我的学生是否舒适,是否对这场知识的旅途感到愉快。”
从“紧握方向盘”到“欣赏风景”,他把课堂变成探索的旅程

  从2018年第一次踏上讲台,至今,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回忆起这八年来的教学生涯,钟超认为这是一个教师“菜鸟”到从容“引路人”的过程,他将这种变化比喻成开车。

  钟超认为自己第一次站上讲台就像一名新手司机,当时的他只顾双眼紧盯着方向盘、油门和刹车,唯恐出错,目的地是唯一的目标。而现在的他,更关心同车的学生是否舒适,能否根据他们的状态适时调整路线以便带领他们欣赏沿途的风景。“以前的我可能更看重我的这堂课有没有出错,现在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感受,寓教于乐,在课堂中我们都能一起成长”。
  这份从容的来源是多年临床与教学之间的反复锤炼。钟超作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也是学校的一名教师。对他而言,临床是教学的“活水源头”,课堂则是临床的“理论基石”。
钟超将课堂搬到病房,开展临床带教
 
  “每一次成功或挫折的诊疗经历,都是我课堂上最鲜活、最有力的案例。”他说。真实的病案、复杂的情境被他带进教室,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医疗场景中理解疾病、体悟医道。
学生的成长,是“最甜美的糖果”

  当提及他与学生的关系,他说,“教学的热情和动力,就像一盏需要不断添油的灯。”而那最珍贵的“灯油”,就来自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无比温暖的瞬间。

  学生通过考试时脸上的喜悦,毕业多年的学生发来的一句“老师,您当年那句话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临床带教时实习生豁然开朗的表情……这些微不足道但是无比珍贵的瞬间是支撑钟超走下去的动力,他将这些时刻比喻成“最甜美的糖果”。
  他尤其珍惜与同事之间的协作与支持。谈及获得江西中医药大学第十届“教学标兵”称号,他坦言,这离不开每一位对我提供帮助的人,“在我备赛、比赛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蒋小敏老师、龚向京老师、何凌主任和教学办晁芳芳老师等人的悉心指导。他们像灯塔,在我迷航时指引方向。”
钟超在江西中医药大学第十届“教学标兵”比赛现场
愿做一座“桥”,传递医学的温情与智慧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钟超对自己未来的教学生涯有着清晰的期许。

  “我期望自己永远保持初心,不断学习,给学生们最新、最实的‘干粮’。”
他说,医学不仅是图表和数据,更有眼泪、笑容和紧紧相握的双手。他希望学生能“看到、摸到、感受到最真实的医学”。
钟超与学生讨论病例
 
  而他更愿成为“一座桥”, 一座连接前辈深厚学识与青年创新活力的桥,一座连接医学理论冰冷数据与患者温热需求的桥。“把我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加上我自己的体会,稳稳地传递给关乎未来、关乎生命的医学生们。”
致敬背后的人:家人、学生与同事

  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里,钟超也有许多话想说。

  感谢前辈老师——正是你们在前方的言传身教,为身后的我点亮了前行的明灯,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向您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感谢同事——“教育之路,从来不是独行,而是结伴同行,彼此照亮。”
  感谢家人——“你们是我最坚实的‘大后方’,是我热爱讲台的全部底气。”
  感谢学生——“你们求知若渴的眼神、积极的互动,赋予我这职业最核心的价值。”
  钟超说,自己只是众多教师中普通的一员。“手持灯盏,默默耕耘,静待满园花开”——这正是他,以及所有如他一般的人民教师,最真实的写照。
作者:陈雯越
二审:邓思洋
三审:沈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