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呕泄案例一
王某某,男,2岁。
初诊:2008年10月30日。
主诉:呕吐泄泻咳嗽低热1周
现病史: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呕吐腹泻伴低热,在儿童医院就诊,用抗生素五天,效果不佳,近三日嗜睡。刻下证:咳嗽少痰,低热嗜睡.,神疲纳差,时呕食,大便黄稀,一日二至三次,小便正常。 面色淡黄少华。舌略红苔稍黄腻。指纹过风关稍红,不易显。西医诊断:胃肠型感冒。中医诊断:外感呕泻。辩证为外感寒邪,內伤湿滞,治以解表化湿、和中理气法,处方以藿香正气散加减:
颗粒剂:藿香10g, 大腹皮10g, 苏叶10g, 法夏10g,
云苓10g, 苍术10g, 厚朴6g, 扁豆10g,
生姜3g, 连翘10g, 神曲10g, 甘草3g,
淮山10g各一包* 2剂开水冲服,一剂分两日服
二诊:(2008年11月1日)面色淡黄少华。热退呕止,精神好转明显,纳好转,小便正常,仍咳嗽少痰,流黄涕,大便稀. 指纹稍红。舌略红苔薄黄。治以疏风清热止咳 佐化湿健脾,处方:桑菊饮加减
颗粒剂:桑叶10g, 杭菊10g, 连翘10g, 银花10g,
北杏10g, 藿香10g, 枇杷叶10g, 川贝3g,
前胡10g, 陈皮6g, 神曲10g, 甘草3g,
各1包*3剂开水冲服,一剂分两日服
三诊(2008年11月16日)面色淡黄,偶咳少痰,饮食大小便寐均正常。舌淡红苔薄黄。指纹正常。 效不更方,同上方颗粒剂2剂开水冲服,一剂分两日服
按语:小儿稚阴稚阳,正气未盛,易为外邪所袭,而作疾患,且病情变化迅速,易虚易实。本案初诊,患儿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湿滞中焦,脾胃运化失职所致,咳嗽、低热为寒客肌表,肺气失宣,卫气郁遏之征象,故治以散寒化湿醒脾为主,小儿之病多夹有食积,故伍神曲,以消食和胃,且本品又略能解表退热,于外感表证兼食积者尤宜。二诊热退呕止,但有咳嗽少痰,流黄涕等郁而化热之象,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主,以桑菊饮加减,因其大便仍稀,湿邪未清,仍佐以藿香、陈皮等芳香燥湿之品。三诊诸症皆愈,原方再进,以资巩固。陈老认为小儿之病易虚易实,病变极速,临床当随机应变,拟方用药应细心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