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案例一
张某某 女 58岁
初诊:2009年4月13日
主诉:上腹饱胀疼痛便溏7年。
现病史:七年前因受寒及劳累后出现上腹饱胀疼痛,在一附院做B超示:胆结石并胆囊炎,经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同时出现稀便,每日2-3次,时有水样便,经一附院门诊反复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身体进行性消瘦,精神差,四肢关节酸痛。
刻下:上腹部饱胀疼痛,稀便每日2-3次,便前腹痛较重,无粘液脓血便,受寒及情绪波动后饱胀疼痛加重,消瘦,全身关节酸痛,纳差,精神差,睡眠差,小便调。无发热。舌淡红,苔黄白相间,脉弦细滑,重按无力。中医诊断:胃脘痛。西医诊断:非萎缩性胃炎。此证为中焦虚寒,肝胃不和。治当温中祛寒,调和肝胃,处方异功散和四逆散,重用附子。
柴胡18g 枳壳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党参15g 茯苓20g 炒白术10g 陈皮10g
山药10g 附子20g(先煎半小时)
七剂
二诊:(2009年4月20日)上腹部饱胀疼痛明显缓解,大便仍稀1-2次/日,纳可,睡眠安,小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软,重按无力。效不更方。处方同上。七剂
三诊:(2009年4月27日)无腹胀,偶尔腹痛,大便稀1-2次/日,腰酸,乏力,纳可,睡眠安,小便调,舌淡红,苔薄白,尺脉细软。考虑有肾阳虚表现,原方加四神丸加减。
处方 柴胡15g 枳壳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党参15g 茯苓20g 炒白术10g 陈皮10g
肉蔻10g 五味子6g 吴萸10g 补骨脂10g
按语:腹痛者,叶氏云:“在脏者以肝脾肾为主,在腑者以肠胃为先”,本例久病必及脏,一诊患者,中焦虚寒、肝胃不和之症明显,故治疗上侧重温中祛寒、调和肝胃,重用附子;经两次治后,肾虚之象明显,故选用四神丸温肾补脾固本,以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