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临床医案

胸痹病案1

发布时间:2022-10-19点击次数:4544次

罗某,女,74岁。2018年3月12日初诊。主诉:胸闷气喘 6月余。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耳鸣头晕等症,冠心病病史,高血压Ⅱ期。刻诊:体形偏瘦,面色委黄,胸闷气喘,时伴心前区隐痛,心悸,心率快,乏力,活动后加剧,上二层楼即觉胸闷。耳鸣头晕,无天旋地转感,无头痛,头顶时胀。双臂酸疼不适,上举或提重物尤甚。口干不苦,不喜多饮、冷饮,入睡困难且易醒,多梦,一夜只能睡1~2小时。大便3~4天一次,偏干。小便尚可。纳可。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偏弦,右脉稍弱。诊断:胸痹心痛病  病机:脾胃气虚为主兼血虚,阳气羸弱不升。

处方:炙黄芪 30g,当归 10g,白术 10g,炙甘草 5g,陈皮 10g,党参 10g,升麻 6g,北柴胡 10g,茯苓 20g,川芎 10g,酸枣仁 20g,夜交藤 20g,15剂,1剂/天,水煎服。

二诊:2018年5月7日,服上药后胸闷乏力改善,但活动后仍明显,睡眠稍有改善,入睡仍困难,但夜间醒的次数减少,睡眠较未服药前踏实。余症未减。又见双下肢略有浮肿,腰痛。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细。守上方党参改为 20g,升麻 10g,加葛根 30g,15剂,1剂/天。     

三诊:2018年7月23日,胸闷气喘续减轻,上楼中间稍作休息可自行上楼基本已不喘气,自述精神好转,头晕及大便干减轻,耳鸣如前。守二诊方15剂。2018年11月5日电话随访,诉三诊至此期间自行取药2次共30剂,现精神已经明显好转,胸闷气喘基本已愈,可自行做家务活。大便已正常,一夜能睡5~ 6小时,仍有耳鸣,晨起偶有头晕,其余时间不明显。余无明显不适。

按语:本例患者除胸闷气喘,心前区隐痛不适外,兼有诸多症状,但总不离脾胃气虚,阳气不升之病机。故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补益中气,助阳气上达。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乏源,无以充养机体,故面黄,体瘦,《内经》云“脾主四肢”,脾气虚弱亦可导致四肢酸痛;气虚清阳不升故胸闷气喘、头晕耳鸣;胸痹病位在心,但和脾胃密切相关,脾胃气虚血弱,无以养心神,故心悸胸闷,失眠易醒;而便秘亦是气虚无力之故,慎不可见便秘则妄用攻下。二诊胸闷乏力减轻,睡眠改善。虽余症未减,又增浮肿、腰痛,但整体病机未变,且总体已有向愈之势,故守方加大升麻用量,另加葛根以助清阳升发,加大党参用量更增补益之力。三诊诸症续减,无其余症状出现,故守二诊方,以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