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病
刘党生147,男1958-6-18 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2021-11月确诊
1日期:2021-01-08
2主诉:胃脘部嘈杂伴反酸、烧心2月。
3现病史:患者于三月前因吃大量红薯后,出现胃脘部嘈杂不适,伴有反酸、烧心。于外院行C13呼气实验及胃镜检查示:HP(+);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服用胃四联后复查HP(-)。现仍有胃脘部嘈杂不适等症状,遂至我院门诊治疗。
4现症见:患者诉时有胃脘部嘈杂不适,伴有反酸、烧心,无胃胀,无恶心欲呕,时有嗳气,矢气频,余无明显不适,纳寐可,二便平。舌体偏大,舌质淡红,边稍有齿痕。脉细滑稍弦。
5病症:胃痞病 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6治法、方药: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砂仁6 木香6 法半夏10 陈皮10 党参15 茯苓15 炒白术10 炙甘草6
生姜6 大枣10 枳壳15 谷芽20 乌贼骨20 神曲10 合欢皮15 三七3 X7剂
7点评:非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类,是指胃黏膜呈非萎缩性糜烂的炎性改变,脾气虚弱是非萎缩性胃炎的一个基本病机。由于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胃络失养,邪毒乘虚而入,使胃络局部经脉阻塞,气血凝滞;脾虚水谷精微不运,酿湿生痰,郁而化热。若湿热痰浊较甚,则毒壅血郁,胃膜化腐而成糜烂,甚至溃疡。其中皆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痰浊为标。因此健脾益胃,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化痰是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法则之一。该病单纯西医治疗容易复发,缠绵不愈,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可明显提高治愈率。该病中医属痞满病范畴,辨证属脾虚湿蕴证,选用香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行气化痰该方基础方为四君子汤,加上半夏、陈皮、木香、砂仁行气化痰。
8心得:慢性胃炎病程长,病情缠绵,多虚实夹杂,结合患者病情变化,舌边稍有齿痕,脉细,病有脾胃虚弱为基础,因此,治疗要注重补虚固本,标实方面,患者有气滞、痰阻,治疗上应行气化痰,脾气得升,胃得降润,出入有序,胃则安和。
1日期:2021-01-19
2主诉:胃脘部嘈杂伴反酸、烧心2月。
3现病史:患者于三月前因吃大量红薯后,出现胃脘部嘈杂不适,伴有反酸、烧心。于外院行C13呼气实验及胃镜检查示:HP(+);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服用胃四联后复查HP(-)。现仍有胃脘部嘈杂不适等症状,至我院门诊治疗1周后诸症缓解,遂至门诊复诊。
4现症见:患者诉服药后症状减轻,胃脘部嘈杂不适减轻,偶有反酸、烧心,嗳气、矢气减少,余无明显不适,纳寐可,二便平。舌质淡红,边稍有齿痕,苔薄腻。脉细弱。
5病症:胃痞病 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6治法、方药: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砂仁6 木香6 法半夏10 陈皮10 党参15 茯苓15 炒白术10 炙甘草6
生姜6 大枣10 枳壳15 谷芽20 乌贼骨20 神曲10 合欢皮15 三七3
夏枯草15 X7剂
7点评:胆汁反流对应中医的病名是“吐酸”即泛吐酸水,或口中发酸,临床上当有寒热之分,肝胃之别。高鼓峰在《医家心法·吞酸》中精辟地指出:“凡是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河间主热,东垣主寒;毕竟东垣言其因,河间言其化也。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为热,热则酸矣;然亦有不因寒而酸者,尽是水气郁甚,熏蒸湿土而成也,或吞酸或吐酸也。又有饮食太过,胃脘填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怫郁之极,湿热蒸变,如酒缸太甚则酸也。然总是木气所致。”不难看出,吐酸一证,与肝胃相关,然酸总为肝味,故治之当以从肝而论为根本。兹分述之。
8心得:反酸寒证多由脾胃虚寒所致,症见泛吐酸水清稀,脘闷纳呆,饮食不慎则益甚,胃脘喜暖喜按,四肢不温,疲倦无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弦。治宜温中健脾,抑肝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化裁。
1日期:2021-01-26
2主诉:胃脘部嘈杂伴反酸、烧心3月。
3现病史:患者于三月前因吃大量红薯后,出现胃脘部嘈杂不适,伴有反酸、烧心。于外院行C13呼气实验及胃镜检查示:HP(+);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服用胃四联后复查HP(-)。现仍有胃脘部嘈杂不适等症状,至我院门诊治疗2周后诸症缓解,遂至门诊复诊。
4现症见:患者诉服药后症状减轻,胃脘部嘈杂不适减轻,且反酸、烧心、嗳气、矢气频次减少,余无明显不适,纳寐可,二便平。舌体偏大,边稍有齿痕,舌质淡红,苔薄腻稍黄。脉细弱,右侧滑。
5病症:胃痞病 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6治法、方药: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砂仁6 木香6 法半夏10 陈皮10 党参15 茯苓15 炒白术10 炙甘草6
生姜6 大枣10 枳壳15 谷芽20 乌贼骨20 神曲10 合欢皮15 三七3
夏枯草15 蒲公英15 X7剂
7点评:本方以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补脾胃。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故臣以白
术,既助人参补益脾胃之气;更以其苦温之性,健脾燥湿,助脾运化。脾主湿,脾胃即
虚,运化无力,则湿浊易于停滞,故佐以补利兼优之茯苓,配白术健运脾气;又以其
淡之性,渗利湿浊,且使参、术补而不滞。伍用炙甘草者,以其甘温益气,助参、术
中益气之力;更兼调和诸药,而司佐使之职。四药皆为甘温和缓之品,而呈君子中和
气,故以“君子”为名。四药合力,重在健补脾胃之气,兼司运化之职,且渗利湿浊
共成益气健脾之功。
8心得:加用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砂仁芳香化湿,行气健脾。共行阻滞之气,祛湿化痰。
1日期:2021-02-02
2主诉:胃脘部嘈杂伴反酸、烧心3月。
3现病史:患者于三月前因吃大量红薯后,出现胃脘部嘈杂不适,伴有反酸、烧心。于外院行C13呼气实验及胃镜检查示:HP(+);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服用胃四联后复查HP(-)。现仍有胃脘部嘈杂不适等症状,至我院门诊治疗3周后诸症缓解,遂至门诊复诊。
4现症见:患者诉服药后症状减轻,胃脘部嘈杂不适及反酸烧心基本缓解,时有胸痛反复发作,余无明显不适,纳寐可,二便平。舌质淡红,边稍有齿痕,苔薄腻。脉弦细。
5病症:胃痞病 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6治法、方药: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砂仁6 木香6 法半夏10 陈皮10 党参15 茯苓15 炒白术10 炙甘草6
生姜6 大枣10 枳壳15 谷芽20 乌贼骨20 神曲10 合欢皮15 三七3
夏枯草15 蒲公英15 瓦楞子15 X7剂
7点评:守方3周后患者症状日渐改善,说明初诊及前几次复诊辩证正确,虽本病难愈,但对症用药还是能渐见其效,虚实夹杂者,予补虚驱邪同进,继守本方。
8心得:慢性胃炎之所以病程长,病情缠绵,乃是每天进食都需要用到胃,饮食不慎即又伤胃,所谓旧伤未愈,新伤又发,脾胃为后天之本,胃腐熟功能欠佳,后天气血津液生成不足,故本病难以治愈。本虚实夹实,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因此,治疗要注重补虚固本,病人以脾虚湿滞为主,又要祛湿化痰,治疗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