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论文论著

伍炳彩从肝论治不寐病

发布时间:2020-02-01点击次数:5091次

伍炳彩从肝论治不寐病

摘要: 伍炳彩将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贯穿始终,伍老认为,凡辨病为不寐、辨证伴有肝脏所居之症,或伴肝经所循、肝脏所 主的器官有自觉与他觉症状,脉象属弦者,皆可考虑从肝论治。

关键词: 伍炳彩; 从肝论治; 不寐

著名的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是江西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的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学 的基础教育及临床探索已 50 余年,对诊断及治疗 内、妇、儿科疾病均有丰富经验。师古而不泥古,尤 其擅长运用经典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辨证论治。伍教 授从肝论治不寐症经验丰富,疗效明显。兹介绍其 经验如下。

1 不寐的病因病机探讨

《内经》理论认为,寤寐为营卫运行、卫气有规 律的行阴行阳,而论述不寐的基本病机在于营卫运 行失常、卫气不能规律的由阳入阴引起阴阳不和所 致。致使营卫失常、阴阳失和的因素可从以下四类 阐述: 一为邪客脏腑,《灵枢·邪客》言: “今厥气客 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 虚,故目不瞑。”五脏六腑有邪气停留,则卫气仅能 行于阳分就会造成阳气偏盛,而阳气偏盛则阳跷脉 气充塞,卫气不能入于阴分导致阴虚,阳盛阴衰,阴 阳失和所以人就不能正常闭目入睡了。二为营卫亏 少,《灵枢·营卫生会》言: “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 使然……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 瞑。”营气衰退,故营卫运行失常,晚上也就睡不着 了。三为内伤机体,《素问·逆调论》言: “胃不和, 则卧不安,此之谓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 言: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怒伤肝,喜伤心,胃中不 和及情志内伤机体引起脏腑的气血失调,从而影响 营卫的循行进而影响睡眠。四为体质关系,《灵枢 ·大惑论》言: “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其肠胃 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 瞑焉。”肠胃较小,卫气行于阳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睡眠也就比较少。

五脏皆可致不寐,现代医家在古代中医经典理 论基础上并结合自身临床探索的经验提出了不寐的 病因以精神刺激,情志变化为主。其中陆伟珍认 为睡眠与肝和心的关系最为密切,而滕晶认为失 眠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病机为心神不安,肝脏是 起病源头,心为传变之所。而古代医家对不寐多见 于肝脏认识也颇多,阐述也较为详细。《普济本事 方·卷一》有云: “平人肝不受邪……今肝有邪,魂 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医钞类编》中所 言: “肝不藏魂,故不寐,血不归肝,卧亦不安。”伍炳 彩教授在前人理论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观察研究也 认为不寐病多由于肝脏影响而从肝论治。

2 从肝论治不寐的理论依据

《黄帝内经太素·阴阳合》中云: “肝脏足厥阴 脉……通塞悲乐。”强调人的情志活动受肝的调节。 “肝主疏泄以调畅气血、调节情志、促进消化,肝主 藏血”已成为中医界的共识。正常的肝主疏泄功能 使气机顺畅以维持脏腑气血调达,五脏之情志则安 和。肝为刚脏,生理特性为喜条达而恶抑郁,如精神 刺激、情志抑郁不畅,可使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初为 肝气郁结,久则气郁化火,引动肝火上炎,可见气火 上冲之征象,如情绪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等,火热内 灼,易耗伤阴血,使精血亏虚,肝失血养。或情志刺 激使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超过了肝自身的调节范 围,或肝血虚少,或先天禀赋不足致肝气不足,使肝 魂受伤,而失眠多梦,惊悸易醒。甚或出现幻觉。

古往今来对不寐的治法许多医家作了全面的研 究探讨,结合目前临床不寐病患的症状特点,总结出 不寐的病机主要体现在肝郁气滞和肝阴亏虚,临床 治疗中多采用疏肝解郁,调和阴阳,舒畅情志及补养 肝阴安神为治,以改善脏腑的生理功能而恢复气血 畅达、阴阳平和。对此许多近代医家有相同的见解。 曹氏所言,肝有邪,从而引动心神不安导致不寐; 肝气郁结进而相乘于脾,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受 约以致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心神失于濡养,亦致不 寐,所以不寐之病多为肝气郁结,情志失调而来,方 药以逍遥散加减治疗多取得良效。徐明涟教授认为精神刺激是不寐的诱发因素,主因在情绪的改 变,由于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可以正常调节情志,遂 从肝入手治疗此病症,自创的调肝五法可谓是一应 俱全: 清肝泻火安魂、疏肝调理气血安神、清化痰热 除烦、滋养肝血开郁、补肾调肝安神。

3 从肝论治不寐的辨证

以上论述从理论上说明了不寐与肝的关系,现 将伍教授临床从肝论治不寐病典型病案举例如下。

肝气郁结型: 聂某某,男,54 岁,2017 年 8 月 30 日就诊。主诉: 寐差,盗汗,两胁闷痛。自诉寐差,凌 晨 1、2 点易醒,后半夜难入睡,睡时易出汗,白天出 汗少,两胁闷痛,平时易疲劳,食纳皆可,无反酸、嗳 气、腹胀,心下不拒按,大便 1 天 1 次,干结,夜尿 1 次,晨尿色微黄,左腹股沟闷痛,舌质红,苔薄黄,脉 弦寸旺。B 超显示: 前列腺略微肥大。疏肝解郁,方 选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 丹皮、当归、白芍、柴胡、 茯苓、白术各 10g,焦栀仁、炙甘草、薄荷各 6g,生姜 3 片,煅牡蛎、浮小麦各 10g。10 剂。每日 1 剂,水 煎服 150mL,分早晚 2 次温服。服上方睡眠、盗汗好 转,两胁痛稍好转,守上方 10 剂,睡眠好,盗汗、胁痛 除。为巩固疗效继服 15 剂以善后。

肝血亏虚型: 赖某某,男,55 岁,2017 年 9 月 25 日就诊。主诉: 寐差,易醒,觉醒后难以再入睡,梦 多,眩晕耳鸣,乏力,面白无华,爪甲不容,纳食较差, 舌淡苔白,脉弦细。养血安神方选酸枣仁汤加减,处 方: 酸枣仁 15g,白术 10g,甘草 3g,知母、茯苓、川芎 各 6g。14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 150mL,分早晚 2 次温服。服药后患者睡眠好转,夜间醒来次数减少, 嘱患者继服原方 14 剂以巩固疗效。

肝郁血虚型: 李某,女,30 岁,2017 年 9 月 10 日 就诊。主诉: 寐差,多梦,早醒,每于凌晨 3 点左右醒 后难以续睡,伴情绪低落,乏力,易怒,面色不华,乳 房胀痛,平素月经推迟,色淡,量少,舌质淡暗,苔薄 微黄,脉弦细。疏肝解郁方选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 汤加减,养血安神。处方: 酸枣仁 15g,丹皮、当归、 白芍、柴胡、茯苓、川芎、熟地、白术各 10g,焦栀仁、 黄芪、炙甘草、薄荷各 6g,生姜 3 片。14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 150mL,分早晚两次温服。服药后患者寐 差、情绪低落明显改善,每天可睡到 5 点醒来,乏力 缓解,面色渐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嘱继续服 上方 7 剂巩固疗效。

按语: 以上 3 则病例皆以寐差为主诉,但兼症有 见两胁疼痛,腹股沟闷痛者,有见梦多,眩晕,乏力, 面白无华,爪甲不容者,有见乳房胀痛,乏力,易怒, 面色不华,月经推迟且色淡、量少者,3 例患者脉象 皆弦,但兼夹多种证型时脉象上也可有多种表现,如 脉弦细,脉弦数,脉弦滑,脉沉弦,脉弦涩等,从中医 基础理论体系的脏腑辨证来探讨,患者辨病部位主 要在肝,病性多有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而伍炳彩 教授在治疗此类失眠时则强调从调肝入手,兼顾他 脏,抓住其主要辨证要点,并结合舌脉进行鉴别,辨 证此类疾患要点必见弦脉,在针对不同情况时结合应用疏肝、清肝、平肝、补肝、 养肝等方法,灵活辨证立法用方,随症加减,疗效显 著。

注:本文已于2019年8月发表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