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持衡:莫忘悬壶济世初心
10月28日下午,国医大师皮持衡教授做客我院第三期《医德(师德)讲堂》,结合自己成长经历,提出“三莫”箴言与大家共勉——“莫忘悬壶济世之初心,莫因艰险而退缩仁心,莫将医术当作谋利之手段”。
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严小军主持报告会。

皮持衡教授出身于四代行医的中医世家,童年时,常在自家药铺、诊所内复习功课,耳濡目染于父亲治病救人的身影。目睹众多患者经父亲精心施治后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皮持衡被中医药的神奇所吸引。他说,“病家的由衷感激、乡邻的真诚尊敬,无形中成为强大的感召力,使我对中医药产生了特殊的情感。每见急症转安、沉疴复起,心中便时时泛起治病救人、造福乡里的意念。”这
份源于血脉、生于乡土的朴素愿望,随着年岁增长,逐渐升华为皮持衡“欲为良医”的坚定志向,并牢牢记住父亲“行医先守心” 的叮嘱,矢志成为一名“良医”。
谈及“莫因艰险而退缩仁心”时,皮持衡回忆起他初到医院工作时的情形。他首次独立值班便遭遇重症患者,面对复杂病情,他深感所学不足,局促不安的他,幸得前辈指点,患者转危为安。这一事件如警钟长鸣,始终提醒着皮持衡“仁心需要实力奠基”,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皮持衡说,行医路上,疑难杂症、质疑困阻皆为常态。真正的仁心,不是空泛的同情,而是以精进不息的医术为舟楫,以攻坚克难的勇毅为风帆,在未知与艰险的海洋中,为病患开辟生的航道。“莫因难而退,唯其难,方显医者价值与担当。”
在谈及“莫将医术当作谋利之手段”时,他娓娓动来:医者的天职,是托起生命的重量,而非计较得失的轻重。六十年来,他的诊室始终坚守两条铁律:每日为妇孺老幼预留十个现场号;外省求诊未挂上号者,皆可加诊。经常有学生不理解,他便指着候诊的人群道:“患者多等一日,食宿就多花几百元——那是庄稼人半年的油盐钱啊!” 几十年来,父亲药铺里那杆刻着‘良心’二字的黄铜秤,始终悬于皮持衡的心头。这杆秤,称量的不仅是药材,更是医者的良知与操守。它时刻警醒着他,医术是济世活人之器,莫将医术当作谋利之手段。这份敬畏,让他毕生谨守“简便验廉”的中医本色,用最干净的处方守护最纯粹的医道。他语重心长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说:医术之重,重逾千金,却绝非谋利之砝码。望后辈以“简便验廉”为圭臬,永葆此志。患者的康复与信任,才是医者心间最珍贵的回响,莫让铜臭玷污了白袍的圣洁,莫使功利遮蔽了仁术的光辉。
皮教授用 “三莫” 箴言,生动诠释《大医精诚》的真谛。医德是体谅患者的贴心、攻克难题的执着、敬畏医道的本心,“怀救苦之心” 既要共情,更需以医术为支撑、用行动去践行。
严小军在总结中再次重申了皮持衡教授授课时提出的 “精诚仁合” 理念。他强调,本次讲座内容直击人心,为全院职工筑牢了医德认知的坚实根基,他要求全体医务人员以皮持衡教授为榜样,深刻体悟 “三莫” 箴言的内涵,把 “精研医术” 融入职业日常,在临床中敢闯难题、善用经典;将 “恪守医德” 贯穿每一次服务,用耐心化解患者焦虑,用良心守护医者尊严。他号召大家以 “苍生大医” 为标准自我要求,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交出更温暖、更扎实的时代答卷。
作者:史建刚
编辑:陈雯越
审核:沈德森

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