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医案
姓名:涂红莲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8-02-22
就诊日期:2022-10-20
主诉:反复胃脘部疼痛伴反酸烧心半年,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源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疼痛不适,伴反酸烧心,矢气多,大便稀溏,曾在当地医院行胃镜示: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经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有所缓解,但时有反复。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上述症状再发并加重,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遂于今日前来我院门诊就诊。症见:胃脘部疼痛不适,伴反酸烧心,矢气多,大便稀溏,无恶心呕吐,纳差,小便可,舌暗红,苔白,脉涩。
既往史:既往体健。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 P:74次/分 R:19次/分 BP:108/72mmHg
辅助检查:无。
辩证要点:首辩疾病,次辩阴阳、虚实、寒热。
中医诊断:胃脘痛 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
治则治法:行气活血止痛
中医治疗方案:
处方:延胡索 30g 川楝子 10g 蒲公英 20g 乌贼骨 20g
苏 梗 10g 丁 香 5g 荞麦花粉 3g 枳 实 10g
厚 朴 20g 法半夏 10g 砂仁 10g 神 曲 20g
炙甘草 6
用法:共7剂。加水400ml,大火烧开,改文火煎30分钟,取汁200ml,共煎2次。
二汁混匀,分早晚两次温服。1剂/日,2次/日。
按语: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属于“胃脘痛”范畴,可分为湿热中阻、寒湿阻滞、气滞血瘀、脾虚湿阻等证型,治疗上多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制酸止痛、生肌敛疮、和胃降逆的中药,如蒲公英、海螵蛸、浙贝母、瓦楞子、煅牡蛎、白芨、黄芪、三七、半夏、丁香等,西医治疗多采用PPI联合胃动力药物、中和胆汁的药物以迅速缓解症状。本病中医重在调理,通过益气健脾、清利湿热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专家评语:病历书写规范,分析较全面。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多存在胃肠动力不足或紊乱,治疗上不仅要通过中和胆汁、制酸止痛,还需要健脾益胃、改善胃肠动力,生肌敛疮以修复黏膜损伤。本例患者中医辩证为气滞血瘀证,在治疗上多采用行气活血止痛之类的药物并酌加蒲公英、乌贼骨以清利湿热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