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临床医案

休息痢

发布时间:2019-08-08点击次数:3115次

吴某,女,36岁。初诊(2019年3月27日) 主诉:右上腹部隐痛不适3年。右上腹部隐痛不适,腹胀,偶有黏液便,神疲乏力,纳可,大便稀,每日2-3次,不成形、挂厕,小便平,睡眠可,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滑。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3年。中医诊断:休息痢(脾虚夹湿);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治当以健脾祛湿、清热解毒。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味。

党参15克, 茯苓15克, 炒白术10克, 炒扁豆10克, 陈皮10克, 莲子7枚, 山药20克, 炙甘草6克, 砂仁6克, 炒薏苡仁20克, 鹿茸草15克, 黄连6克, 白及15克, 枳壳15克, 谷芽20克, 麦芽20克, 三七粉3克(合药冲服), 7剂。

文火煎取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嘱加强功能锻炼。

二诊(2019年4月2日)药后右上腹部隐痛不适、腹胀稍缓解,依然偶有黏液便,但精神好转,纳寐可,大便稀,每日1-2次,不成形、挂厕,小便平,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滑,守方再服14剂。

三诊(2019年4月16日)药后诸症明显改善,无腹痛、腹胀,无黏液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守方再服14剂,巩固疗效。

医案评价: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痢疾范畴,多由脾胃虚弱,饮食不洁,情志内伤所致,此患者病程较久,多以本虚为主。脾胃虚弱,纳运失职,影响气机升降,故见腹胀腹痛;脾虚则食入不消,清浊不分,注入有伏邪积垢之肠道,则见大便溏稀或夹黏液,脾虚则化源不足,精微不能充达周身则神疲乏力。针对此型溃疡性结肠炎,多用参苓白术散加药对白及、黄连、枳壳、谷芽、麦芽,另加三七粉、鹿茸草或白头翁。方中以四君子平补脾胃之气,加入理气和胃之扁豆、薏苡仁、山药、莲子,既可健脾,又可止泻,标本兼顾。佐以砂仁芳香醒脾,助四君子促中焦运化,畅通气机,使补而不滞。加入的黄连、白及、三七清热燥湿止血,以修复肠道黏膜促进溃疡愈合,枳壳、谷芽、麦芽调顺脾胃气机。脾健,元气内充,正能盛邪,伏邪积垢得除,则痢疾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