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儿女最该知道的》之心得体会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好女儿最该知道的》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在这信息交流科技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原始优良传统美德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我读《好儿女最该知道的》有感,并不是因为里面充满着华丽的辞藻,或者是有着引人入胜的缤纷情节,而是在一些生活小细节的故事,心里与之泛出涟漪。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的确,我相信这点,我在这本书上感悟深厚。
《好儿女最该知道的》讲诉的是当父母老了,该如何面对年老的父母,如何关心了解父母的身体以及心情的好与坏。其中围绕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讲述的一个个孝顺父母的方法,如:“老人起夜频繁怎么办?当父母忽然变得很自私你怎么应对?”“如何转移父母的负面情绪?”“怎样恰当关心老人的情感生活?”“老人生病急救”等。作者木瑢,未成年时就失去父亲,在母亲的呵护下幸福成长。羽翼丰满后,尽心孝养母亲,却仍在母亲走后,感到有许多不周全之处,心怀惭愧,也实在是爱母心切所致。她曾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自责消沉,但最终想到这样一个出口,将自己的经验及反思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一直以来,以我之见,孝顺父母意味着让父母吃好穿好则可,否则是大大的不顺。这也是大家想做的那一对好儿女,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第二章小事里也有爱心,我得知孝顺父母原来可以陪着妈妈买买菜
、可以帮父母剪剪剪指甲,不留给父母剩饭剩菜等等,虽然小但看上去很温馨,指缝间流淌着暖暖的温情。
当父母随着时间慢慢老去,或者作为儿女的我们有时会对父母的某些怪异的行为感到好笑与不解,《好儿女最该知道的》一书中则讲诉了如何对待“老小孩”,“当妈妈变得自私”“当妈妈的抱怨不觉于耳时”“当父母悲观厌世时”“当父母晚年沉迷于麻将、股海之中时”,这时候作为儿女的,对父母的这些奇怪行为不应该感到奇怪,也要做到不厌其烦地对待父母,与父母成为老年的交心朋友,谈心话友。
好儿女的标准是什么,或许我们一直在寻找这个标准答案,并且答案也是丰富多彩,各抒己见。尽管答案各异,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围绕孝顺父母就得从小事做起,就得关心父母的心理健康,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与和父母做成朋友。
珍惜父母,看护父母,是全方位的。不仅是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健康饮食,更重要的是关怀他们内心的精神生活。
珍惜父母,看护父母,不仅需要爱,同时需要许多的知识。爱,是需要能力的。爱,也是需要学习的。而在这方面,学校目前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从小到大,我们可能学习了无数的知识,在成为父母或将要成为父母时,大多数人可能都要读几本育儿的书,但有几人读过如何照料父母的书?我们这几代人都存在孝道教育缺失的问题,而今,中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人们过上了和平稳定相对富裕的生活,到补上这一课的时间了。
所幸,现在大家都意识到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发表了“新二十四孝”。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承接上,并发扬光大。让爱我们一辈子的爸爸、妈妈,健健康康地,舒舒心心地多活几年,享受他们辛劳一辈子所换得的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让我们在阳光下,一手挽着父母,一手牵着儿女,漫步在人生道路上,享受这天伦之乐。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本意。
孝,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爱的能力。孝,是一门学问,而如何尽孝,则是一项需要学习的艺术。行孝能够积福,行孝能够得乐。
《好儿女最该知道的》一书让我明白了,百善孝为先,尽孝需关注,付之于真心,回馈真善美,歌颂天下传。让我们一起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关爱父母,孝顺父母!
(祝嫣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