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中医药文化

中医如何防治喘证

发布时间:2015-01-12点击次数:3919次

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严重者可出现喘脱。由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劳欲所致。其病变主要在肺肾,但与肝、脾、心等有关。病变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多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治疗重在祛邪利肺;虚喘责之肺肾,多为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治疗应培补摄纳。虚实夹杂者,应虚实兼顾。若出现喘脱危证,当急扶正固脱,潜镇摄纳,及时救治。临证需注意寒热之转化和互见,如外寒内热者当解表清里,风寒化热或痰浊蕴肺而外感风寒、风热者,当按病情变化而酌情处治。如病情反复发作,病程中可见邪气尚实而正气已虚之“上实下虚”证,治当疏泄其上,补益其下。虚喘补益肺肾应分清主次以及气虚、阴虚、阳虚等而分别论治。预防喘证要适寒温,顺应气候变化,尤其在季节交替之时,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外邪入侵。调畅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和乐观,忌嗔、郁、忧、怒等,保证机体气机调畅,气血冲和。调节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忌肥甘厚味、辛辣香燥,戒烟酒,使脾胃健运,痰湿无从产生。有病早治,防止久病损伤肺肾,引起虚喘而难以治愈。

适当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散步、慢跑等以增强体质。对肺肾两虚而喘者,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血压、脉搏的变化,防止喘脱危证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