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夜哭郎
夜哭郎也就是医学中所说的“夜啼” ,通常指的是小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
小儿半夜哭闹,有的与健康问题有关,有的则与健康问题无关。
一、与健康无关的夜啼
啼哭是新生儿及婴儿的一种生理活动。以下这些均是小儿正常的生理需求的表达,属于生理性啼哭。
1. 小儿饥饿、惊恐、尿布潮湿、衣被过冷或过热等都可以引起啼哭,此时若喂以乳食、安抚亲昵、更换潮湿尿布、调整衣被厚薄后,啼哭可很快停止。
2. 有些小儿对自然环境不适应,黑夜白天颠倒。父母白天上班他睡觉,父母晚上休息他“工作”。若将小儿抱起与之玩耍,哭闹即止。这时应调整小儿的作息时间,白天尽量让小儿少睡觉。
3. 有的小儿白天运动不足,夜间不肯入睡,哭闹不止。这些小儿白天应增加活动量,孩子累了,晚上就能安静入睡。
4. 有的小儿早晨起不来,到了午后2-3点才睡午觉,或者午睡时间过早,以至晚上提前入睡,半夜睡醒,没有人陪着玩就哭闹。这些小儿早晨可以早些唤醒,午睡时间作适当调整,使孩子晚上有了睡意,就能安安稳稳地睡到天明。
5. 有些小儿会因腹胀而夜啼。婴儿如果睡前吃得过饱,或喝奶后没有打嗝排气,有时会因腹胀醒来而啼哭。有些小儿睡前吃了一些难以消化的东西,夜间会腹胀啼哭。这类小儿腹部胀气,按之如鼓,通过按摩腹部助排气和调整饮食即可解决。
若长期睡前吃得过饱或睡前经常吃难以消化的东西,则可引起积滞,需就医治疗。
二、与健康有关的夜啼
若小儿在夜间不明原因的反复啼哭,经喂以乳食、安抚亲昵、更换潮湿尿布、调整衣被厚薄及通过运动、调整作息时间等方法仍无法停止的,属于病理性啼哭,应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寻找具体原因,针对病因进行适当的治疗。
病理性啼哭常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1.佝偻病:患这种病的小儿多汗、烦躁、易惊,经常在夜间哭闹不止。一般多见于孕母钙储备不足且纯母乳喂养的小儿,维生素D摄入不足、光照不足及生长过快的小儿也易发生。如有以上因素可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小儿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平时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并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动物肝脏、蛋黄等。
2. 蛲虫病:如果小儿在入睡1-2小时后突然哭闹不安并搔抓肛门,家长应在灯下仔细观察,如在肛门周围见到白色线头样的小虫在活动,这是患了蛲虫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驱虫药,除用驱虫药外,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不吮手指,不穿开裆裤,被褥玩具要经常晾晒,以防自身再感染。
3. 肠痉挛:如果小儿在夜间突然哭闹、面色苍白,哭闹时发时止,肚子不胀,摸不到包块,也没有呕吐、发烧、腹泻等症状,这很可能是肠痉挛的表现。家长可以轻轻的按摩腹部,缓解痉挛,严重者就医治疗。这类小儿平时要注意腹部保暖,少吃生冷饮食。如果小儿阵发性哭吵剧烈,伴有挣扎或翻滚、面色苍白,汗出,不让别人触按腹部,或伴呕吐,腹部可以摸到包块,那么切不可延误病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
4. 感冒发热的小儿半夜容易醒来哭吵。因为感冒可造成婴儿的呼吸道阻塞及全身的不适,发热小儿易烦躁不安。这时多给小儿喝温水,喝新鲜果汁及物理降温护理,必要时及时就医,尤其是婴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处理,尽快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侧卧的睡眠方式,更适合感冒的婴儿。
很多疾病的过程中,患儿会出现各种不适引起的啼哭,只有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啼哭才可缓解,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
在生活中,家长既要重视小儿的夜啼,也不必引起过多的恐慌。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母亲要听懂孩子的哭声,通过哭声来判断是否是生理性啼哭,如果是下述哭声及表现,不必紧张,可进行相应的处理来缓解。
小儿哭声洪亮而有节律,伴有泪水滚滚,有时甚至哭过就露出笑容,笑过又哭即是生理性啼哭的表现。一般由饥饿、惊恐、尿布潮湿、衣被冷热、困倦等引起的啼哭,只要满足需求,哭声就会停止。
这类啼哭有一定的特点,如饥饿时啼哭,多在哺乳前,哭声大多拖得较长,脸上显出急躁的样子,头不断地偏向两旁找东西,口做吸吮动作;因惊恐而哭,多因受到突然的声音或强光等刺激,突然发出的哭声,双手做拥抱状;因尿布潮湿而哭,哭声平稳而拉长调,时哭时停,好像想起什么后又哭一样;因冷而哭,可见小儿面色略白,身体蜷缩,哭时喜欢往暖和地方缩;因热而哭,可见小儿面色潮红,额头多汗;因困倦而哭,哭时大多不带眼泪,哭声低,手脚运动也不活泼,并把眼睛闭上,显出疲乏的样子。孩子要人抱,耍脾气时,哭声强烈,硬挺着四肢,乱蹬乱踢;孩子不悦而哭,当他(她)见到喜爱之物,则哭声自止。
病理性啼哭的声音多尖锐,忽缓忽急,时作时止,严重时出现持续而尖锐的哭声,小儿精神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一旦出现病理性啼哭,及时就医,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处理。
三、预防与调护
1.预防
(1)要注意防寒保暖,但勿衣被过暖。
(2)孕妇及乳母不可过食寒凉及辛辣热性食物,勿受惊吓。注意补钙。
(3)不要将小儿抱在怀中睡眠,不通宵开启灯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调护
(1)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祥和,检查衣服被褥有无异物刺伤皮肤。
(2)小儿啼哭不止,要注意寻找原因,若能除外饥饿、过饱、闷热、寒冷、虫咬、尿布浸渍、衣被刺激等,则要进一步作系统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