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中医药文化

时令当秋 食疗养肺

发布时间:2018-09-19点击次数:6609次

《医学源流论》:“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肺与外界相通,最易受邪致病,加之肺喜润恶燥,此时正值秋燥时期,燥邪袭肺,常出现咳嗽,以少量粘痰为主,口渴咽干,口鼻干燥,或胸痛,小便短少、色黄,大便干结等症状。

燥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燥性干燥、易伤津液,常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小便短少、大便秘结等症状。

燥易伤肺,肺为骄脏,喜润恶燥,不耐寒热,燥盛伤津,肺主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津,出现干咳少痰、咽微痛,或痰液较黏难咯、胸痛等症状。

1.辩证食疗

根据五行理论,肺在五行里属金,金对应五季之秋季,对应五色之白色,故日常补肺多在秋季,以白色药、食为主,如,梨、银耳、蜂蜜、鸭肉、杏仁、百合、天门冬。

梨子

有润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效,可以用于缓解因秋季干燥出现的干咳、咳喘、或伴痰黄,口渴、便秘等症状,,可生吃、煮汤、加冰糖炖,或加川贝、浙贝合炖皆可,也可做成“五汁膏”,由蜂蜜 200g、生姜汁 200g、梨汁100g、白萝卜汁100g、人乳(牛奶)100g,合煎成膏,装入瓷瓶,3/日,开水冲服。

银耳

味甘淡、性平,滋润而不腻滞,有生津润肺、滋阴养胃之功效,对于秋燥引起的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肠胃燥热、便秘等症状皆为不错的疗效,特别适用于清补之人或见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夜寐不安,盗汗,口干欲饮,舌质红、少苔等阴虚内热之象,或伴见出血者。《食疗粥谱》记载:虚劳咳嗽,痰中带血,阴虚口渴,用干银耳6g,糯米100g,冰糖10g,加水煮粥食用。而且银耳为美容养颜之佳品,尤适用于女性。

蜂蜜

内含丰富的葡萄糖、果糖、各种维生素、氨基酸以及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有机酸和微量元素,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秋天润肺止咳最宜食用蜂蜜,用温开水冲服,空腹饮用,可以润肺止咳,解毒养颜。

鸭肉

味甘、咸、平,入脾、胃、肺、肾经,其功效为滋阴养胃、利水消肿、健脾补虚,

《本草汇言》:鸭肉具有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对于咳嗽,以干咳为主,伴见口干、咽干,久咳者,或有五心烦热、夜寐差,夜间盗汗适用,但不宜多食用,以鸭子汤最为适宜。

杏仁

《本草纲目》曰杏仁其用有三:“润肺也,消食积,散滞气也”杏仁对于肺虚久咳,干咳无痰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还有宜于心脏健康,可直接食用,或是加入银耳、雪梨、蜂蜜做成杏仁羹,润肺平喘之效事半功倍。

百合

为药食同源之物,性微寒、入心肺二经,有宁心安神之功,又之其色白,白对应肺,百合为白色食物之极品,具有润肺去燥之效,适用于口干喜饮,干咳少痰,心烦少寐等肺燥、肺热咳嗽,阴虚内热者,可将百合磨成粉冲服,或是百合粥,干百合30g、粳米100g、一起熬煮加入冰糖适量,亦可加入银耳,则其滋阴润肺之用倍增,加入绿豆 可加强清热解毒之效,若是夜寐不安者,可加莲子30g,天门冬之功效类似百合,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之效,天门冬15-20g煎取浓汁,加粳米60g、冰糖适量熬成粥食用。

以上食疗多适用于温燥伤肺者,性偏凉,故如见恶寒、恶风、鼻塞流清涕,咯痰色白或泡沫痰等风寒咳嗽者,及脾胃虚寒常见腹泻者,及体质虚寒者不宜食用。

穴位按摩养肺法:

迎香穴: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予鼻翼交界处)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组。

肺腧穴:每晚临睡前坐椅子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背部肺腧穴(位置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数十下,同时用手掌在背部两侧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这种方法可以舒畅胸中之气,具有健脾养肺之效,且可疏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

燥邪为外感六淫之一,燥邪有温燥、凉燥之分,若经简单辩证食疗后,肺系不适症状未见好转,或逐渐加重,应就诊于医院,以免耽误病情,使病情加重。(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