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生命时报】三代医者的传承与坚守

发布时间:2025-08-19点击次数:203次

 

  在江西省中医院(又名江西省骨伤医院),86岁的许鸿照每周仍要出诊4天,每天清晨都要完成80个俯卧撑、500次哑铃动作。这位医院骨科的创始人,从河南平乐正骨学院毕业后,怀着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情愫扎根南昌,一手将该院骨科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如今已细分出创伤科、关节科、足踝外科、脊柱科等十几个专科,女儿许素梅、孙子许翰勋接续扎根于此。

  许鸿照是河南太康人,家里的从医史不止三代,外祖父就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医生。自幼,耳濡目染下的许鸿照便笃定了行医路。从医六十多年,许鸿照守住了传统中医骨科技艺,又不断精进创新:发明了“髌骨复位加压固定器”和“双爪固定器”,获得全国发明奖;在病床前守了七天七夜,用自主研发的“717”制剂灌肠疗法,救下了被五步蛇咬伤、病情危重的8岁男孩。面对各大医院的高薪邀约,他的选择始终是“留下”,不仅是感念医院的关怀,更是因为他的后生总是“带不完”。他说,“培养好下一代,就是托起中医药的明天”。

  1962年,许鸿照的女儿许素梅出生了,她的职业生涯几乎与父亲完全重叠。她仍记得,父亲上下班的时间点向来是模糊的,“别人上班时,他在忙临床;别人下班了,他又开始搞科研、带教学。”等到和父亲在同一医院工作、在大致相同的领域深耕,即使碰面次数依然屈指可数,许素梅却越来越理解父亲,父亲那句“谨慎开大检查,尽量用最低价的药治病”,始终是她对医者仁心的理解。曾有一位腰痛患者擅自离院,得到消息后,刚下夜班的她寻遍了大街小巷,就怕“病人耽误了自己的病”,幸好最后找到了人。

  2023年,29岁的孙辈许翰勋从长春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进入这家承载着两代人奋斗的医院。儿时,他总看到爷爷和姑姑很晚才下班,回家后还得看书学习,如今才切身体会到医生“不学习就跟不上诊疗”的职业宿命。作为年轻一代,许翰勋接过的不只是正骨手法,还有从祖辈传下来的那份负责,“骨科治疗不仅要照顾患者的‘现在’,更要着眼于他们的‘未来’”。

  每个周末,他会陪爷爷吃午饭,聊天常被患者电话打断,虽知留下私人电话不妥,但许翰勋总不忍拒绝:“骨科诊疗很难一次性结束,不少患者和我相差一两代人,甚至和爷爷同龄,来医院一趟不容易,尽量让他们方便一点。”

  从许鸿照的创新坚守,到许素梅的默默践行,再到许翰勋的接棒传承,三代人手中的柳叶刀“正骨”六十余载,变的是技术与时代,不变的是“以术济人、以心暖人”的那份医者仁心。

来源:生命时报
一审:杨萌
二审:陈雯越
三审:沈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