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一把柳叶刀“正骨”六十余载

发布时间:2025-08-19点击次数:264次

  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又称江西省中医院、江西省骨伤医院),一个中医骨科世家书写着三代同堂的奉献篇章。86岁的许鸿照,作为该院骨伤科的创始人,退休后依然坚持出诊;女儿许素梅,在此倾尽了毕生的职业时光;如今,孙子许翰勋也接棒加入。祖孙三代以精湛医术与满腔热忱,共同守护着病患健康。

  一代:继外祖志,开骨专科

  许鸿照,1939年出生于河南太康。如今已是86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周出诊四天,并保有高度的活力与自律。每天早晨80个俯卧撑、500次哑铃运动,是他开启一天的固定仪式,更是他作为骨科老中医为大众树立的健康表率。

  细数起来,许家从医史不止三代。许鸿照的外祖父就是一名医生,在当地小有名气。自幼,耳濡目染下的许鸿照便笃定了行医路,高中毕业后考入河南平乐正骨学院,踏上了系统学习骨科医术的历程。学成之后,他先是进入西安市红会医院实习,在临床实践中锤炼技艺;随后,又怀揣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深切敬仰,选择扎根江西南昌,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深耕不辍,奉献一生。尽管常有各大医院的高薪邀约,但感念于医院的关怀,他的选择始终是“留下”。

  在许鸿照的带领和推动下,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无到有建立了骨伤科,发展至今,仅骨科就有十几个细分科室,包括创伤骨科、关节骨科、足踝骨科、儿童骨科、脊柱科等。从医六十多年,许鸿照守住了传统中医骨科技艺,又不断精进创新。一个简单的膝关节穿刺术,多数医生都是从内向外打针,玻璃酸钠药物容易进入脂肪垫,导致打针后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患者依然疼痛。许鸿照率先改为从膝髌骨的内在或外在进针,直达关节腔,完美避开脂肪垫,大大减轻患者术后痛感,受到广泛好评。他还发明了“髌骨复位加压固定器”和“双爪固定器”,获得全国发明奖。

  在中医的其他领域,许鸿照也“手到病除”。除了上午在骨科出诊外,每周有四个下午他还在痔瘘科出诊。1976年夏,一名8岁男孩被五步蛇咬伤后出血不止,许鸿照在病房守了7天7夜,用自主研发的“717”制剂灌肠疗法,使患儿病情转危为安。针对男性不育症,许鸿照也有着“独门秘法”。

  许鸿照不仅在骨科医术上深耕创新、挽救无数生命,更希望将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与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他既心疼后代行医之苦,又严格要求学生,深知医学传承靠青年,期盼更多年轻医生早日成才获患者信任,为中医药事业撑起一片光明未来。

 

  二代:尽职尽责,传递家风

  1962年,许鸿照的女儿许素梅出生。长大后,她循着父亲的脚步投身医学,职业生涯几乎与其完全重叠——同样扎根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同样在骨科领域深耕。

  在许素梅的记忆里,父亲许鸿照的一生,似乎都与“奉献”二字紧密相连:“在他身上,从来没有清晰的上下班界限。每当傍晚下班、节假日来临,别人忙着休息放松时,父亲反而最忙碌。”

  工作后,父女两人同在一家医院工作,领域也大致相同,却交集寥寥。许素梅说:“我们所在科室不同,他在门诊,我在住院部,各自都很忙;他又是我们科主任,教学、科研、临床三头兼顾,我在医院基本看不到他。”

  即便碰面时间屈指可数,许素梅却越来越理解父亲,也对他的从医初心更能感同身受。父亲那句“谨慎开大检查,尽量用最低价的药治病”,如同一句箴言,把“医者仁心”四个字深深烙印在她心里,也成为她的行医准则。许素梅曾收治过一个腰痛病人,住院期间刚有好转,但尚未完全恢复,就因个人私事擅自出院。许素梅得知后,顾不上自己刚下夜班的疲惫,立马赶回了医院,通过多方联系,才终于寻回患者。面对患者,她详细说明中断治疗的危害与后续治疗的重要性,用细心和负责守住了其康复希望。

三代:唯有精进,惟念患者

  2023年,29岁的许翰勋从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从小目睹爷爷许鸿照和姑姑许素梅“下班仍伏案、假日不离院”的模样,他曾好奇“为何家人总把工作带回家”,长大后才读懂这份忙碌背后的医者担当。因此,博士毕业时,他毫不犹豫选择回到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为骨二科的一名主治中医师,在家人奋斗过的地方续写行医故事。

  如今工作才两年的许翰勋,身上已能看到许家医者的影子——既有祖辈传下的精湛医术,更有刻在骨子里的患者至上之心。曾有一位85岁高龄患者,因跌倒导致腰部骨折,剧痛难忍到整夜无法入眠。许翰勋结合传统中医正骨理念与现代微创技术,仅用几十分钟完成手术,术后没多久,老人就能下床活动,疼痛也基本消失。出院时,口齿不清的老人反复拉着他的手说着“谢谢”,患者女儿更是再三感激、赞扬。平时午休期间,许翰勋也尽心尽力为患者答疑,不少比他大出不少、甚至有一两代年龄差的患者,都习惯“有事直接找许医生”。

  在许翰勋看来,传承不仅是接过“白大褂”,更要扛起“新使命”。如今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患者健康意识也不断提升,他始终在思考如何将传统中医骨科优势与现代医学结合,做到既用精湛技术解决患者病痛,又以人文关怀缓解他们的焦虑。他常说,爷爷传给他“医者初心”,姑姑教会他“心怀患者”,而他要做的,是在前辈的基础上,为中医药骨科的现代化发展多尽一份力,让许家的行医家风,在新时代继续发光发热。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链接: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articleDetailShare?articleId=260d576314db430e9bba9a61fdec80b9&_t=1755587373827

一审:杨萌
二审:陈雯越
三审:沈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