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频】经期前后头痛难忍……是为“气血亏虚”,中医特色治疗效果佳
女性患者黄某,20多年来每次月经前后都会头痛,头昏昏沉沉的,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尤其是生完孩子之后,黄女士明显觉得自己的身体素质变差了,头痛的问题更为严重了,根本没办法正常上班,只能请假卧床休息。最近一个月,气温骤降,黄女士的头痛已经到了动一下就加重疼痛的地步,怕冷、疲倦无力……实在不堪忍受的黄女士来到了江西省中医院针灸过敏性鼻炎科。
科室张政医生接诊该患者后,经系统的望、闻、问、切后诊断黄女士为“经期头痛”,辨证为:“气血亏虚”,辨经络病症为:足少阳胆经病症,于是为其以热敏灸、针刺等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治疗,穴位取患者患侧风池、率谷、阳陵泉、太阳穴、次髎、三阴交等穴位。
患者在经过几次治疗后,经期前后头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穴意解析:
①风池:出《灵枢·热病》。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具有壮阳益气之功;
②率谷: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主治头痛,眩晕,呕吐,偏头痛等症;
③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可有疏肝利胆之功;
④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⑤次髎:出自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神经痛、腰骶关节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性功能障碍、泌尿系感染等病证。
⑥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常拔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江西省中医院)
来源:2022.12.09今视频
链接:http://health.jxntv.cn/2022/1209/9641009.shtml
一审:杨萌
二审:谢雅露
三审:沈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