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临床医学院“悬壶”乐爱社会实践队赴乐平市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涨才干、做贡献,6月30日至7月2日,“悬壶”乐爱社会实践队前往乐平市、德兴市等地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队员们发挥专业特长,通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健康义诊、非遗文化体验、红色教育等多种形式,服务基层群众,传承优秀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一、关爱儿童健康,共促快乐成长
关爱儿童健康,共促快乐成长。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让孩童说好普通话,了解中医药文化,江西中医药大学“悬壶”乐爱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前往乐平市第六小学,将中医药文化知识、普通话和八段锦带到三年级小学生的课堂,让孩子们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共建快乐童年。




二、非遗赣韵绕梁处,古戏台雕绽华光
赣剧雅韵,一曲千年风华梦,唱尽赣鄱古韵情。6月30日和7月1日,江西中医药大学“悬壶”乐爱社会实践队前往乐平市赣剧团责任有限公司、乐平市老北街赣剧楼和洪岩镇槎源村陈乐平的古建筑工作室,了解赣剧的悠长历史和古戏台营造技艺的传承。实践队员们有幸采访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乐平老先生、国家二级演员、“乐平腔”景德镇市级非遗传承人胡海栋先生和两位优秀青年赣剧演员刘瑛、邹文磊。跨越时间长河,在激越唱腔和古朴戏台间,感受赣剧千年风华。
采访陈乐平老先生

参观古戏台

体验雕刻技艺

采访胡海栋先生

学习赣剧基础动作

观看赣剧演员训练

三、探寻中医文化,践行义诊担当
江西中医药大学“悬壶”乐爱社会实践队联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先后走进长天松康乐平颐养中心和洎阳街道天湖社区,开展健康义诊活动。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三名专家为居民们提供专业诊疗服务,而实践队员们则同时为居民提供推拿、艾灸、血压血糖测量等服务。同时,队员们还在社区空地悉心指导居民练习八段锦和太极拳。期间,队员们还通过问卷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基层医疗、养老、普通话推广等情况。在洎阳街道天湖社区,实践队员们向居民们宣讲中医药文化知识,带领居民们认识中草药。实践队队员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居民们提供医疗服务。





四、夜市传古韵,文化绽新辉
7月1日晚,江西中医药大学“悬壶”乐爱社会实践队前往扶摇社区,以“月下拾遗·传统集市”文化夜市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带入社区,让居民们在嬉笑玩耍间增进了对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认识。本次活动共分为推拿艾灸、绘画赣剧脸谱、制作非遗烧箔画、猜中药字谜和梦想交流会五个活动。每个摊位都围满了积极参与的居民们。“灯火映古艺,夜市绽新辉”当传统邂逅现代,文化便有了新的注脚。




五、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传承红色意志,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7月1日和7月2日,江西中医药大学“悬壶”乐爱社会实践队先后前往长天松康乐平颐养中心和篁坞村方志敏旧居。在颐养院,队员们认真聆听了“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黄细文同志的专题党课。在旧居,队员们参观旧居内斑驳的遗物、聆听守护人汪周孝四十余年坚守的故事,深入了解方志敏的革命精神,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面朝暖阳,大家齐声诵读《可爱的中国》节选,感受其中诚挚饱满的情感,用朗朗书声告慰先烈。
“踏入方志敏旧居,斑驳的木门、补丁摞补丁的棉袄、泛黄的手稿,都向我无声诉说地那段烽火岁月。我想让方志敏同志看看如今的中国,山河无恙、生活富足,这盛世如你所愿。”
听黄细文同志的党课

方志敏故居




六、观博物悟岐黄之道 练太极承养生之韵
在德兴市花桥镇,江西中医药大学“悬壶”乐爱社会实践队员们前往德兴中医药博物馆参观学习。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介绍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让队员们对中医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古老的草药标本到现代的制药设备,从古代的医书典籍到现代的科研成果,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中医药的智慧与传承,队员们时而驻步观察,时而小声交谈,讨论着中医药的效用与魅力。推、揽、捋……在活动的最后,实践队员们在博物馆后的八卦阵上练习太极拳,在一招一式中体会中医养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三下乡”之旅,是一次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队员们表示,将把此次实践的收获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心怀家国,努力为守护人民健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邹慧 周冬冬 罗易
一审:钟华娟
二审:符雨薇
三审:邹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