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军训风采】军训争做破风雁:如芽新生,求强求精
大雁长空击云,新生军训砺锋。炽热烈阳硝皮肤,冷风碎雨浸白裳。在这场体魄与精神的较量中,临床医学院新生们争做当先的头雁。以精益求精的品格,不懈磨砺自身;用永不服输的信念,全力实现蜕变;凭直面困难的勇气,不断挑战自我。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灼灼烈日下,一个挺拔的身影,像军人一样伫立在训练场上,黝黑的皮肤,坚定的目光,每一个动作他都力求标准,他就是一营三连三排23级中医骨伤3班的赖东宇同学。

赖东宇的叔叔曾是一名军人,受他忠诚报国的信念影响,赖东宇从小就有着一个军旅梦。高考结束后,他未能如愿进入军校,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沮丧,选择成为一名能为社会奉献的医学生。“军训过程中,我明白了军人的使命与担当,保家卫国,不辞辛劳,每一次敬礼,每一次立正,骨子里都流露着坚毅与热血。未来我也将热爱祖国,恪守医德,救死扶伤。”在军训场上,他总是像军人一样严格要求自己,站军姿、匍匐前进、齐步走、军体拳等等,每一个动作他都精益求精。即使在下训后,他也没有松懈,坚持每天晚上打十套军体拳,跟着手机里的教学视频一遍遍纠正动作。

从一开始站军姿和蹲姿几分钟后便满头大汗,到现在坚持十几分钟仍面不改色。赖东宇感悟道:“十几天的军训生活,我成长了很多。黝黑的皮肤是我的勋章,军训增强了我的纪律意识和时间意识,也锻炼了我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当谈及是否有遗憾时,他表示中医是他的第二志愿,医生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在践行医道精神的路上,他会像军人一样,严守纪律,不拖拉不懒惰,不断磨练自身品格,精益求精。
我做不到最好,但一定能做得更好
一营四连四排23级中医7班的欧阳媛媛,是一位自称“笨笨”的军训学员,学东西总是慢半拍,跟不上大家的节奏,经常被教官拉出去加练。怀着永不服输的信念,她始终相信勤能补拙,努力就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军训刚开始,她走正步顺拐、动作不标准、理解不了班队列的站位变换,是一个会被教官单独拉练的“问题学员”。“当时教官都无语了,他解释了好多遍我还是不懂。我确实有点傻乎乎的,但我就是不服气,如果我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那肯定能把动作做好。”走正步顺拐就在去吃饭的路上练习;动作不标准就在网上寻找教学视频,一遍遍自我纠正;班队列站位不懂,就勇敢问教官,直到彻底理解站位变化。她笑嘻嘻地说,“医学生就要敢打敢拼,有不服输的精神。我很开心,我已经不再是排里的问题学员了。”

“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如果有什么不足,那就付出更多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我知道未来的学医路注定艰辛,但我将永不言弃、用勤奋弥补不足。”人群里的欧阳媛媛或许并不那么起眼,可一个不服输、相信勤能补拙的人值得所有人钦佩。
抱恙而归,与子同袍
即便晒伤也坚持和战友们一起军训,这是一营四连四排23中医8班卢钰清同学的真实写照。军训期间,暑热犹存,在太阳的暴晒下,卢钰清的皮肤上起了星星红斑,经医务室医生诊断是晒伤和日光性皮炎,并叮嘱他要少晒太阳。他短暂地调整好自己便迅速归队。

“望着同学们在操场上挥洒汗水的背影,听着同学们打军体拳时的嘿哈声,一股脱离集体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在伤兵营里的他,不断看向四排所在的位置,暗下决心,一定要快点回去。于是双手涂满药膏的他,忍受着手臂的隐隐灼痛感,随着教官的一声号令,果断回归了队列,和同学们一起训练。烈日下,一个个飒飒的背影,握拳、抱腹、摆臂、踏步,整齐划一的正步,每一步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说实话,我也想过放弃,可每当我看向一起训练的同学,他们汗如雨下却毫无怨言,我就不想退缩了。”卢钰清表示,“我们是一个集体,大家都在坚持,我也不能轻易放弃。”在学医这条漫漫长路上,坚持、刻苦需要贯彻始终,军训只不过是医学生涯的开端,如果这几天都不能坚持,又何谈以后的漫长学医路呢?岁月因青春的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军训因少年的抱恙坚持而更加激昂。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军训场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莘莘学子勇做破锋雁,不断追求卓越,以实际行动践行“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精神。
作者:钟华娟、康正阳、周志璇、曾昭良、刘明鑫
一审:邹浪
二审:杨萌
三审:沈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