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生 医生动态

过度进补不利于健康

发布时间:2019-09-08点击次数:3616次

 

  秋冬是进补的最佳季节,主要是因为秋冬更有利于阴血的生成,以及孕育的转化,但是这不等于每个人都需要进补,对于气血充足且阴阳平衡的人,只要遵守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

  • 进补只是扶弱

秋冬进补扶弱的对象包括:

  1. 亚健康人群:根据亚健康人群的不同,分为精神类的亚健康和躯体类的亚健康。一般来说,对于躯体透支厉害的亚健康,可通过适当的进补,以弥补透支。若是长期透支,一定要改变透支的习惯,而不是光进补。千万注意,进补不能完全弥补透支带来的健康损害 。
  2. 术后病后人群:手术和疾病均能给人体带来一定的损害,导致气血出现一过性的亏虚,这时可适当进补即可。若是大手术或大病之后,甚至某些脏器切除,容易导致脏腑气血失衡厉害,或者长期脏腑长期失去或缺乏功能,这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进补,提高他脏功能,或者提高参与脏腑的功能,以达到维护机体健康的目的。
  3. 久病体弱之人:久病并不等于体弱,有些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体质并不虚弱。但是对于长期因病而进食较差,或者不能进食的患者,这些人容易体质虚弱,这时可通过科学的进补,以提高脾胃功能,达到健脾胃以补虚弱。
  4. 备孕(育)之人:高龄或者久婚不孕(育)且体质虚弱,没有器质性因素者,可通过进补,提高孕育能力。
  5. 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脾肾功能会逐渐下降,这样就容易出现明显的衰老现象,如白发齿落,记忆力减退,失眠,易汗出感冒等症状,这些症状可通过中医恰当的进补以抗衰老。
  6. 进补不能盲目

秋冬进补的概念虽然深入人心。但是盲目进补也成为一种乱像。事实上,只有正确的进补才能有益,否则容易损害健康。不恰当的进补有以下危害:

  1. 滋腻碍脾:凡补益之药,多质重味厚,久服或重服,则容易损伤脾胃之气,导致胃脘痞满胀痛,嗳气泛腐,不思饮食等症状。
  2. 加重机体失衡:任何进补应根据自己的健康状态进行,阳虚补阳,气虚补气,血虚则应益气养血等。若是不顾机体的“虚弱”特点进补,则容易犯虚实不分,气血乱调的错误,加重人体的失衡。
  3. 危及生命:对于危重或脏腑衰竭的患者,盲目进补可危及生命。脏腑衰竭的患者都是大虚兼大实的患者,很容易因为进补导致“实证加重”,然后打破本不稳定的气血平衡,最终危及患者的性命。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肿瘤者人群,盲目进补亦可危及生命。

三.哪些人不能进补

1.急性病患者:急性病患者正处于正邪斗争之机,其机体的脏腑气血变化较快,故而盲目进补很容易使邪气留滞不去,或助邪生痰,阻碍气血等,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2.体质强壮,气血平衡者:对于气血充实,脏腑功能平衡者,只需要注意生活方式和饮食,就可以维护气血的平衡和脏腑功能的正常,无需进补。

四.进补的方式

进补的方式很多,有食补、药补、药食同源进补等。

  1. 食补:通过适当进食血肉有情之猪肉、羊肉、鸡肉、鹿肉等进补,同时佐以适当的五谷和水果,可以达到补益身体的作用。如产后可食用鸡肉、猪肉进补。
  2. 药补:药补主要是指通过中药和西药进补。如西药可补充维生素,中药可通过补益药物或者补益膏滋进行进补。
  3. 药食同源:有些既可以当食物和药物的中药,有补益的作用,如注明的龟鹿二仙汤,就是用乌龟,鹿茸,人参,枸杞等中药组成,其中乌龟、鹿茸、枸杞都是药食同源之品。
  • 进补注意事项
  1. 不能骤补和峻补:任何补益都不能操之过急,先应小补,然后逐渐补益增强,尤其是对虚弱较甚者,骤补和峻补不仅不利于气血的生产,反重伤虚弱的体质。
  2. 补益不能过度:过度补益容易生痰滞血,阻滞经络,引发各类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过度补益加重脏腑负担。
  3. 进补需结合恰当的饮食:没有饮食结合,任何补益都不能脱离合理的饮食。如果饮食不恰当,再好的进补也会打折扣。
  4. 合理的运动:合理的运动可帮助气血的运行,助力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