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室 科室动态

冬病夏治“三伏贴”,扶正祛邪来预约!

发布时间:2022-06-29点击次数:1354次

    三伏天是由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天为一伏,共三十天,它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这里的“伏”可以理解为天气太过炎热,宜伏不宜动。当然,也有伏天的“伏”是指“伏邪”的说法,而三伏天所伏之邪正是“暑邪”。提及伏邪,还包括伏寒、伏热、伏湿、伏痰、伏瘀、伏毒等,有很多的慢性病都是其导致的,如哮喘、冠心病、慢性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血液疾病等等,三伏天虽热,但也是治疗伏邪所致疾病的好时机,也是冬病夏治的不可错过的时间。

                                          2022年三伏贴时间
三伏 阳历时间 农历时间
初伏

2022年7月16日-

2022年7月25日

(10天)

六月十八-

六月廿七

(10天)

中伏

2022年7月26日-

2022年8月14日

(20天)

六月廿八-

农历七月十七

(20天)

末伏

2022年8月15日-

2022年8月24日

(10天)

七月十八-

七月廿七

(10天)

 

 

一、何为冬病夏治?

    “冬病”一般是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等在秋冬季发病率高的疾病,也包括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宫寒、痛经等阳虚之人,以及一些虚寒体质的亚健康人群。“夏治”意为借助夏季自然界旺盛的阳气来治疗“冬病”的一种治疗理念。而三伏天更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此时气温最高,天地之间阳气最旺,人体阳气与自然相应,亦至顶峰,体内所“伏”的阴寒之邪最易祛除,倘若再运用温阳散寒的药物治疗相关疾病,可达到内外合力,天人相应,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既有运用内服中药的方法,也包括一些外治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敷贴疗法和艾灸疗法,可以起到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的效果。

 

二、三伏贴的原理和应用

    “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使用中药制成敷贴,通过穴位表面最易由皮肤渗入穴内、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变部位,达到祛除邪气,清除宿根的目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

 

 

三、我科开展应用三伏贴的疾病:

    1.亚健康人群:虚寒证(畏寒肢冷)、慢性疲劳综合征、免疫功能低下、体质虚。

    2.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长期便秘、厌食等。

    4.妇科疾病:宫寒、月经不调、痛经等。

    5.儿科疾病:小儿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消化不良、腹泻、遗尿、盗汗、体质虚弱等。

 

 

四、敷贴的时间和疗程

    一般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各敷贴治疗1次,也可在初伏、中伏、末伏期间各选择1次任意时间敷贴,但每次敷贴应间隔7-10日,共3次为一个疗程,一般连续敷贴三年以上效果明显。每次成人敷贴4-6小时,儿童敷贴2-3小时。当然现在还有开穴贴和加强贴也是增强疗效的有效方法。

五、敷贴时注意事项

    ①敷贴时应在环境温度适宜的房间内休息,不宜在温度太低或太高的环境中待太久。
    ②贴服当天应注意防风寒,避免着凉;饮食应清淡,不宜进食辛辣刺激、生冷、海鲜、鱼虾、酒水等食品。
    ③小儿敷贴应防止小儿将药物抓掉或抓破皮肤。

 

六、皮肤反应如何处

   ①轻微的皮肤发红,发热为正常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但不要搔抓,以免感染。

   ②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可以缩短敷贴治疗的时间。

   ③若有轻度的红肿起泡,不要戳破水泡,可外涂湿润烫伤膏、京万红等,尽量不要包扎密封,保持透气,一般3-5天即可痊愈。

   ④若皮肤红肿水泡严重,应注意预防感染,可去医院找医生进行处理。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