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生 医生动态

【生命时报】胡珂:规律、畅志健脾胃

发布时间:2022-11-29点击次数:1943次

受访专家: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胡 珂

本报特约记者  章美玲

  金元时期中医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如何保养脾胃?本期,《生命时报》特邀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胡珂教授详细讲解。

  气为一身之主,“百病皆生于气”,在胡珂教授看来,气机和畅则无发病之由。三焦(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为气血津液运行之道,三焦通达,则机体气机调畅,升降出入有序,阴阳平衡。许多临床杂病,如失眠、外感、咳嗽、便秘、水肿、腹水、胸痹等都可通过调畅三焦而解。

  中医理论中,脾升胃降是其运化水谷、排泄糟粕的基础。中焦脾胃升降又能斡旋脏腑气机,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上焦心肺之气下降,下焦肝肾气机上升,都必须依赖脾胃的运转。部分上焦或下焦脏腑的疾病,若治疗本脏无效,又兼有脾胃症状,可以通过调理脾胃升降奏效。临床中,胡珂调和脾胃升降,常用《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该方具有辛开升脾清、苦寒降胃浊之功。临床上,脾胃疾病多有胃腑易热易实、脾脏易虚易寒的发病特点,所以,胡珂倡导大家,保健养生的第一要点就是养成一个豁达的性格,气顺则百病无由以生。

  “外不和则内不安”,外邪侵袭,多累及脏腑,特别是脾胃病。胡珂表示,治疗时,一定要据证立法处方,即使素体脾胃偏弱,近期又外感邪气,也应先解表,使表解里和,不能有人病了就要补的错误思想。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自主购买中药或寻医问药进行保养的越来越多。大家尤其对于脾胃虚的理念根深蒂固,常常有人在门诊时索要补益脾胃的方药或妙招,胡珂都是不厌其烦劝说,“养脾胃,不是只有吃补药才是补,要摒弃这个错误观念。现代人的饮食非常丰富,脾胃病患者中,10个人中至少一半是因为饮食太过引起。现代人保养脾胃,第一要点就是节制饮食。有时,还需借助医圣张仲景的方法——‘损谷则愈’(在保持身体基本需要热量的基础上,少吃一点儿,很多病自然就好了)的养生理念。”

  临床中,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特别是脾胃病。比如,气郁体质的人,长期心情烦闷、郁郁不乐,容易患脾胃肝胆疾病甚至结块状疾病,尤其是甲状腺、乳腺、子宫等,因为“思虑会伤脾,气郁会伤肝”。另外,脾虚是引起大部分胃肠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的根本原因。体质不是单一性的,很多患者多是两种甚至两种以上体质相结合,复合病机多见。如肝郁(气郁质)与脾虚(气虚、阳虚质)、胃热或肠热(阳盛)、脾寒与肝胆郁热、胃寒与胆热、胃阴虚与脾阳虚、肺痰热与脾虚寒等。鉴于此,胡珂强调,治疗脾胃不能只看病,还要看“人”,本着整体观念综合考虑治法方药。当然,如果某一脏腑证急病重,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不可固执拘泥。

  “既然临床病证往往不是单一证型,那就说明治疗不是一法一方。”临床用药中,胡珂认为,如果病证较多、较杂时,常需两个或两个以上甚至多个方剂组合成一个复方,但不一定使用全方,取诸方的主药,或主体药对,即“方根”,组成新方即可。如小柴胡汤、四逆散、温胆汤、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同用。胡珂提醒,中医诊病开方是专业行为,切勿盲目跟风,自行购买药物。特别是市面上所谓的保健药,更不能随意乱用,否则只会对身体无益。

  脾胃病的高发人群分布在各个年龄段,但主要以青壮年和老年人为主。老年人的脾胃病主要是因为年老体衰、脏腑机能衰退导致,保养的关键是饮食有度、节律有制、适当补益。青壮年脾胃病则是由于工作忙、压力大、饮食不节制、不规律等原因导致,需要从规律饮食、作息方面进行保养。胡珂给出了以下保健建议。

  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清淡、均衡、有营养,多吃新鲜、易消化的食物。另外,不偏食,饮食规律、定时、定量也是非常重要的。饮食调养方面,有具体的食养方案,如大枣、山药、扁豆、莲子、桂圆、赤小豆、薏仁米、百合等有健脾养胃作用,日常可作为养护脾胃的药膳食材。胃寒者可适当吃些具有温胃作用的食物,如生姜、胡椒、花椒、桂皮、茴香等;进食后不消化、胀气者,可吃橘皮、柚子皮、山楂、白萝卜等行气消食。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上食材组成食疗方,加到大米或小米中熬粥。中医自古就有“糜粥养胃”的说法,坚持食用,可收到较好的食疗效果。

  与此同时,需要保持良好心态、乐观面对困难,避免不良情绪对脾胃的影响。此外,还要适当运动,运动可以激发人体阳气,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脾胃运化,达到锻炼脾胃功能、预防胃肠疾病发生的目的。▲

来源:2022.11.29生命时报8版

链接:https://app.lifetimes.cn/share/article/4Abzo0ErUP0

一审:杨萌

二审:陈云

三审:沈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