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临床医案

眩晕案例一

发布时间:2023-08-02点击次数:12918次

张某某,男 ,59岁。

初诊: 2010年01月07日。

主诉:反复头晕10年,再发半月。

现病史:因"反复头晕10年,再发加重半月"于2009年12月20日至2010年1月3日在外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脑血管供血不足,高血压病.出院后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日,贝那普利10mg/日。出院时BP:140/80mmhg 但一直头晕。血脂血糖正常无颈椎病。刻下证:头目眩晕,神疲乏力,精神萎靡,畏寒,寐差,性情急躁,纳可,夜间便溏三次,便前肠鸣,腹无痛,小便正常,两颧淡红,舌淡白润、边齿印,苔中浮黄而松,脉沉滑。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中医诊断:眩晕。此证为脾虚痰湿内阻,风痰上扰,治当化痰息风,平肝潜阳,佐健脾益气。处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黄芪30克 天麻12克 法夏10克 云苓15克

陈皮10克 白芍18克 僵蚕10克 白术12克

淮牛膝30克 钩藤15克 石决明30克(先煎)

地龙10克

二诊:(2010年1月13日)头晕明显好转,十去其九,眠安,夜间便溏一次,肠不鸣,左肩周胀痛明显,舌淡白润边齿印,苔中浮黄,脉沉滑。处方同上

按语:眩晕一症,《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论,朱丹溪力主“无痰不作眩”; 张景岳倡“无痰不作眩”,提出“治痰为主”的思想。陈修园在前人之基础上,将眩晕之病机归为“风”“火”“痰”“虚”。本案中,患者年老体衰,素体肥胖,两颧淡红,神疲乏力,便溏,舌苔浮黄,淡白润、边齿印,脉沉滑,细细审证,当以痰为本,兼杂风、火、虚,故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僵蚕、钩藤、决明、地龙、牛膝,化痰息风,平肝潜阳,方中黄芪、白术、云苓为健脾补虚,治以生痰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