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临床医案

久痢案例一

发布时间:2023-08-02点击次数:12840次

吴某,女,30岁

初诊:2007年12月11日

主诉:粘液血便2个月,再发2天。

现病史:患者近两个月来常出现受寒后粘液血便,2~4次/日,伴腹痛肠鸣,无里急后重,背心冷,每次与氟哌酸治疗后好转,但受寒、吃生冷油腻食物再发。此次于2天前吃生冷食物后出现粘液血便,腹痛肠鸣,无里急后重.肠镜示慢性结肠炎。

刻下:粘液血便,2~4次/日,伴腹痛肠鸣,腰背怕冷,四肢冰冷,无里急后重,小便可,无发热恶寒,舌淡红,苔黄,脉弦细滑。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久痢。辨证属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治当温中散寒,清热利湿,处方乌梅汤加减。

乌梅10g  黄连4g  黄柏10g  白头翁15g

熟附8g   细辛3g  法夏10g  川椒6g

云苓10g  白芍15g  炒地榆12g  甘草6g

二诊:(2007年12月18日)粘液血便消失,无腹痛腹鸣,舌淡红,苔黄,脉沉细。处方:

乌梅10g  黄连4g  黄柏10g  白头翁15g

熟附10g   细辛3g  法夏10g  川椒6g

云苓10g  白芍15g  炒地榆12g  甘草6g

党参15g  肉桂末3g(焗)

按语:患者病史2月,受寒及食生冷即作,当责之脾肾之阳不足,运化温煦失职;此病人初诊,脾肾阳虚之腰背怕冷,四肢冰冷可见;但腹痛肠鸣,苔黄,脉滑,粘液血便为湿热蕴结之象,病情虚实寒热互见,治当祛邪与扶正并重,二诊脉沉细,腹痛肠鸣消失,脉无滑象,苔黄,故加肉桂以温下元,党参益气巩固之。此案要点在于四诊合参。乌梅汤为《伤寒论》厥阴篇主方,寒温并用之剂,主久痢,有酸涩固脱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