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诊疗方案

泄泻(急、慢性肠炎)诊疗方案

发布时间:2023-07-28点击次数:808次

泄泻(急、慢性肠炎)诊疗方案

(何晓晖名医工作室试行)

一、病名

中医病名:泄泻

西医病名:急、慢性肠炎

二、定义

泄泻: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三、诊断依据

(一)中医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如水样为主症,并可见腹痛肠鸣,食少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和发热、口渴、体乏无力等全身症状。

2.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

3.发病特征:急性暴泻,起病突然,病程较短,病情较急。慢性久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4.理化检查: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红、白细胞。肠道感染者粪培养可见致病菌;慢性泄泻作钡餐灌肠X线检查,可见肠粘膜皱壁紊乱,甚见肠结袋变浅、消失。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见浅表糜烂,出血点。

凡具备以上第1项主症,参考2、3、4项,即可诊断为泄泻。

(二)西医诊断标准:

1.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可伴腹胀腹痛等症。

2.急性暴泻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有恶寒、发热等症。

3.慢性久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4.饮食不当、受寒凉或情绪变化可诱发。

5.大便常规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大便培养致病菌阳性或阴性。

6.必要时作X线钡剂灌肠或纤维肠镜检查。

  • 辨证要点

1.辨虚实   急性暴泻,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多属实证;慢性久泻,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腹痛不甚,喜温喜按,身疲肢冷,多属虚证。 

2.辨寒热  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者,多属寒证;大便色黄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者,多属热证。 

3.辨证候特征  寒湿泄泻,泻多溏薄;湿热泄泻,泻多如酱黄色;食滞肠胃之泄泻,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肝气郁滞之泄泻,每因情志郁怒而增剧;脾气亏虚之泄泻,以大便时溏时泻,夹有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肾阳亏虚之泄泻,多发于晨起之时,以腹痛肠鸣,泻后则安为特点,有时又称五更泻。

五、证候分类

1.寒湿泄泻: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2.湿热泄泻::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3.伤食泄泻: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4.脾虚泄泻: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5.肾虚泄泻: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   

6.肝郁泄泻: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

六、临床治疗

(一)治疗原则:泄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消食导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祛风散寒,清热利湿。虚证以扶正为主,分别治以健脾益气,补脾温肾。泄泻变证,分别治以益气养阴、酸甘敛阴、护阴回阳、救逆固脱。本病除内服药外,还常使用外治、推拿、针灸等法治疗。

(二)辨证施治

1.寒湿泄泻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方药:解表化湿汤:藿香15g   白芷5g 紫苏10g 茯苓20g 姜半夏10g 白术10g 陈皮10g 厚朴10g 生姜10g 桔梗10g 荆芥10g 炙甘草12g 

  • 湿热泄泻

 治法:清肠利湿。    

方药:清热化湿汤:黄连9g 黄芩9g 厚朴10g 甘草6g 葛根15g 地锦草15g

  1. 伤食泄泻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加减:炒白术15g 茯苓20g 陈皮15g 厚朴10g枳实15g 枳壳10g 香附15g 炒莱菔子15g 山楂15g 神曲15g 炒麦芽15g 法半夏9g

  1. 脾虚泄泻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方药:健脾止泻汤:苍术20g 白术15g 茯苓30g 甘草6g 葛根20g 木香10g 莲子10g 党参30g 砂仁15g 山药15g 薏苡仁30g  

  1. 肾虚泄泻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加味:肉豆蔻15g 补骨脂15g 五味子6g 吴茱萸10g 大枣10枚 干姜6g 制附子9g    

  1. 肝郁泄泻   

 治法:抑肝扶脾,调中止泻。 

方药:健脾息风汤加减:党参15g 白术20g 白芍15g   柴胡8g 钩藤20g   茯苓20g 陈皮10g 防风6g 八月札15g

七、疗效评定标准

(一)痊愈:主症与次症消失,大便正常,理化检查恢复正常。

(二)显效:泄泻次数减少2/3以上,大便常规检查接近正常,肠镜或钡灌肠复查明显好转。

(三)有效:泄泻次数减少,理化检查有所好转。

(四)无效:临床症状与理化检查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