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诊疗方案

食管瘅(食管炎)诊疗方案

发布时间:2023-07-28点击次数:859次

食管瘅(食管炎)诊疗方案

(何晓晖名医工作室试行)

一、病名

中医病名:食管瘅

西医病名:食管炎

二、定义

食管瘅:是指胃中酸水上泛,引起烧心、吐酸、胸脘部胀闷等为主的病症。

三、诊断依据

一、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

(一)、中医辨病依据:烧心、吐酸、胸脘部胀闷疼痛。

(二)、中医辨证依据:

1、胆热犯胃证

辨证依据:烧心,口苦咽干, 脘肋胀痛; 胸痛背痛;反酸,嗳气,反流;心烦失眠;嘈杂易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病因病机:素体湿热或酒食不节至湿热内生或情志刺激、肝气郁滞日久化热,湿热之邪内客于胆,胆热太盛,则乘于胃土,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发病。

    病位:肝、胆、胃,病性属实。

2、脾胃阳虚证

  辨证依据::反酸或泛吐清水;胃脘隐痛、面色白,四肢不温,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 脉细弱。

病因病机:素来阳虚,或过食寒凉、生冷之品,耗损脾胃之阳,胃失于阳气温煦,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发病

    病位:脾胃,病性属虚证。

3、中虚气逆证

    辨证依据: 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反流。次症: 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弱。

病因病机:饮食、情志、寒湿诸邪损伤脾胃,日久至脾胃气虚,脾失运化,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此病。

    病位:脾胃,病性属虚实夹杂。

4、气郁痰阻证

辨证依据:咽喉不适如有痰梗;胸膺不适,嗳气或反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半夜呛咳;舌苔白腻, 脉弦滑。

病因病机:患者本属于痰湿体质,痰湿困脾,脾失运化,胃失和降,则生为此病

    病位:脾胃,病性为虚证,亦可虚实夹杂。

5、瘀血阻络证

  辨证依据: 胸骨后灼痛或刺痛。后背痛;呕血或黑便;烧心反酸;嗳气反流;胃脘隐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病因病机:饮食、情志、寒热、湿诸邪,损伤脾胃,或直接损伤脉络,致血停脉外而成瘀血,或日久气滞导致血瘀。

    病位:在胃,病性为实证或虚实夹杂。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7版《内科学》)

症状:烧心、吐酸、胸骨后疼痛、夜间咳嗽。

体征:无典型体征。

辅助检查:

(1)内镜下可能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2)胃食管黏膜病变程度评定(根据电子胃镜进行检查,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方案,大致分为4个级别):

0级:为黏膜正常;

Ⅰ级:为点状或条索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

Ⅱ级:为有条索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

Ⅲ级:为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全周性或有溃疡。

    如果患者有典型的烧心和反酸症状可作出胃食管反流病的初步诊断。内镜检查如有发现反流性食管炎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病变,本病诊断可成立。对于有典型症状而内镜检查阴性时,行24小时食管PH检测,无法进行PH检测,可用PPI作实验性治疗,如果有明显效果,本病诊断可成立。

    可采用诊断性治疗。质子泵抑制剂(PPI)诊断性治疗(PPI试验)已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效果明显,本病诊断一般可成立。

    非糜烂性反流病主要依赖症状学特点进行诊断,典型的症状为烧心和反流。患者以烧心症状为主诉时,如能排除可能引起烧心症状的其他疾病,且内镜检查未见食管黏膜破损,可作出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

四、鉴别诊断

1、真心痛 心居胸中,其痛常及心下,出现胸骨后疼痛的表现,应高度警惕,防止与食管瘅相混。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频死感等,病情较急,老年人既往无食管瘅病史,而突发胸骨后痛者,当注意真心痛的发生。食管瘅部位在胸骨后,病势不急,多为灼热样疼痛,伴返酸、嗳气、夜间呛咳等,常有反复发作史。

2、食管癌 食管癌可表现出胸骨后疼痛,反酸,吞咽不适等证状,食管瘅应与食管瘅鉴别。食管癌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伴进食后即呕吐,消瘦,恶病质等;食管瘅以反酸,胸骨后灼热样疼痛为主,伴有返酸、嗳气、口苦、夜间呛咳等症状。内镜检查及X线钡餐可明确。

五、临床治疗

(一)一般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睡觉时抬高床头15-20cm,避免进食巧克力、茶、咖啡、高脂肪的食物,戒烟戒酒;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肥胖患者应减肥。

(二)辨证施治

1、胆热犯胃证

  治法: 清化胆热,降气和胃

  方药:清降汤:龙胆草5g  黄芩15g  栀子15g  瓜蒌皮10g  泽泻20g  代赭石15g  柴胡5g  赤芍15g  生地20g  枳实15g莱菔子15g 大黄5g 甘草5g

2、脾胃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温中调胃汤加减:黄芪20g  桂枝10g  白芍15g  干姜5g 白术10g  附子10g  砂仁10g  党参10g 海螵蛸15g  甘草5g

3、中虚气逆证

  治法: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方剂: 健脾益营汤加减:黄芪20g  党参15g 茯苓15g 炙甘草10g  白术15g 山药15g  陈皮15g 百合20g 苏梗15g  柴胡5g 厚朴15g  大枣10g 

4、气郁痰阻证

  治法:开郁化痰,降气和胃

  方剂:降逆化痰汤加减:旋覆花10g  代赭石15g  干姜8g  半夏15g 厚朴10g  桔红15g 苏子20g 薄荷8g  茯苓20g  陈皮15g 甘草5g

5、瘀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方剂:逐瘀调胃汤加减:赤芍15g 紫参15g 五灵脂15g  蒲黄15g  丹参30g  砂仁10g 檀香15g  当归15g  生地20g  三七粉3g  甘草5g   

 (三)针灸治疗

1、胆热犯胃证选穴:中脘、上脘、天枢、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2、脾胃阳虚证选穴:中脘、上脘、天枢、足三里、关元、百会

3、中虚气逆证选穴:中脘、上脘、天枢、足三里、合谷、太冲

4、气郁痰阻证选穴:中脘、上脘、天枢、足三里、丰隆、太冲

5、瘀血阻络证选穴:中脘、上脘、天枢、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四)其他疗法:

可行穴位敷贴、热奄包、拔罐、中药外敷等外治治疗。

六、疗效评定标准

(一)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显示食管炎症状完全消失。

(二)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发现食管炎症状减轻1个级别以上。

(三)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胃镜检查食管炎症状没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