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临床医案

眩晕病案3

发布时间:2022-10-20点击次数:801次

彭某,男,46岁,2019年10月9日初诊。主诉:头晕半年余。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渐渐引起失眠。刻下症见:头晕,呈昏沉感,无天旋地转,无恶心欲吐,头晕以静坐玩手机时为甚,活动后症状稍缓解;久蹲站起后出现眼花、视物模糊,平素闷闷不欢,时有心悸、胸闷不适,无胸痛;活动耐量可,行走后稍感双下肢乏力,口干而渴、不苦,饮水量少。食纳一般,长期失眠,辗转反侧约3个小时方能入睡,大便2~3次/日,不成形,小便偏少。舌淡暗而润、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舌下络脉紫暗迂曲,脉弦滑,右脉较左脉浮滑、关脉旺。门诊测血压:142/102mmHg。西医诊断:高血压病。中医诊断:眩晕病。证型:肝郁乘脾,兼水湿内停、瘀血内阻。

处方:北柴胡 10g,赤芍、白芍各15g,川芎 15g,枳壳10g,陈皮 10g,醋香附 10g,丹参10g,广木香10g,砂仁 6g,桂枝 10g,苍术、白术各10g,茯神 15g,远志 10g,炙甘草 6g。15剂,1剂/日,水煎服。

二诊:2019年10月30日,服上药后自诉头部较前清爽,仍有少许昏蒙,头晕偶发,时作时止,行走较前轻快,胸闷减,仍有心慌心悸,睡眠较前稍有改善,仍不易入睡,大便偏稀,偶有水样便,余症同前。舌淡暗,舌体稍胖大,苔白稍腻,舌下络脉紫暗迂曲减少,脉弦减、滑而缓。门诊测血压为136/96mmHg。上方去砂仁、苍术、白术、远志,加白扁豆10g,龙骨、牡蛎各10g,赤芍、白芍改为6g。15剂,1剂/日,水煎服。

三诊:2019年11月19日,头晕明显减轻,精神较前好转,情绪较前开朗,仍有少许胸闷,心悸大减,睡眠较前明显改善,约40min基本能入眠。大便偏软,基本成形。舌淡暗,舌体稍胖大,苔薄白,舌下络脉稍暗,脉略弦、滑而缓。门诊测血压为126/84mmHg。守二诊处方15剂。2020年1月20日电话随访,自诉三诊后症状改善良好,后自行抓药共30剂,目前精神状态较好,头晕、胸闷等症基本已愈,情绪激动时偶有一过性心悸,睡眠基本正常,余无不适。

按:本例患者除头晕外,尚有胸闷、心悸、失眠等诸多问题,究其病机总属肝郁乘脾。患者平素郁郁寡欢,久之肝气郁结,克犯脾土,加之内有水湿为患,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致清阳不升,发为头晕。《内经》谓:“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因水湿困脾,清阳不宣,故头晕静坐为甚,活动稍缓,以活动助阳气之宣发也。水湿内困,胸阳不宣,故胸闷;气机不畅,影响血脉运行,导致瘀血内阻,出现心悸。故以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为主以助肝气调达,肝脾同治,调畅气血。其失眠为水湿、瘀血内阻,阳不入阴,加之焦虑不安情绪的影响所致,慎不可妄用养血安神等滋补之品以助脾湿。二诊头晕、胸闷减,行走轻快,脾湿已去,故去砂仁、苍术、白术、远志,改用白扁豆、茯神等性平之品,健脾化湿,以防利水太过;另外,心悸、失眠等症状仍比较明显,阳不入阴,阳气已有虚浮上越之趋势,故加龙骨、牡蛎重镇潜阳;其仍有胸闷,加之重镇之品助收敛,不利于胸阳之宣发,故减轻芍药之用量,取其养血柔肝之用。三诊诸症减,故守二诊处方,以巩固疗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据研究表明,川陈皮素是中药陈皮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它对高血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陈皮与甘草配伍能够起到补中健脾之功,此患者辨证属肝郁脾虚,刘中勇教授运用陈皮、甘草二药补中健脾,使中焦气机升降复常,自然脾能升清,胃能降浊,眩晕自止。另一方面,陈皮、甘草健脾补中,脾气实则肝木不能克犯脾土,能防止疾病之传变。正如《金匮要略》所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用陈皮、甘草二药实脾体现了刘中勇教授既病防变的思想。因此,临床上辨证准确无误,此为用药取效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