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临床医案

高脂血症病案

发布时间:2022-10-19点击次数:11210次

患者,男,58岁,2019年3月5日初诊。主诉:乏力伴头晕、昏沉感2个月。刻下症:乏力、头晕伴昏沉感,偶有胸闷,时感恶心,腹胀,平素易自汗出,无口干、口苦,食纳一般,夜寐一般,大便不成形,小便平,舌暗淡,苔白滑,脉沉、涩。理化检查显示:三酰甘油(TG)3.6mmol/L,总胆固醇(TC)6.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9mmol/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颅脑磁共振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高脂血症。中医诊断:脂浊,脾虚痰浊、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健脾,祛瘀化浊。

处方:健脾化浊调脂颗粒,益气活血通脉颗粒,均为15剂。水冲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二诊:2019年3月19日,患者服药后自觉精神好转,但仍有少许头晕、乏力感,无明显恶心呕吐,大便成形,但仍偏稀,自汗减轻,出汗量减少,食纳一般,小便调,夜寐安,舌色红,稍见暗淡,苔腻,脉弦滑。守上方,继服15剂。

三诊:2019年4月3日,患者精神明显好转,无明显乏力感,无头晕、昏沉,无胸闷,自汗明显减少,食纳可,夜寐安,大便成形,小便调,舌红,苔白,稍腻,脉滑。理化检查显示:TG 1.9mmol/L,TC 4.7mmol/L,LDL-C 3.3mmol/L,HDL-C 1.7mmol/L。血脂已明显下降,继续守上方30剂,以巩固治疗。

按语:本案患者为脾虚痰浊、气虚血瘀证。脾气亏虚,则见乏力、大便不成形;气虚表不固,则易自汗;脾虚无以运化,则精微不化,聚而化为脂浊,血脂自然升高;浊邪内生,上犯清窍,则见头晕、昏沉;浊邪阻于心脉,胸阳失展,气机不畅则胸闷;恶心、腹胀均为中焦气机受阻表现,见舌暗、脉涩,瘀象明显,故治以健脾化浊配以益气活血。两方合用,以白术、茯苓补其脾虚气弱之本,脾健则气生,脾运则浊化;党参、黄芪、红景天补已损之气,且黄芪益气固表,卫表得固,则汗自止;陈皮理气燥湿化痰,广木香、砂仁醒脾化湿,荷叶化浊降脂,薏苡仁健脾化湿,泽泻利水化浊,六药同用,共祛痰、浊、水、湿之邪,使四者无以复生;丹参、当归、赤芍、焦山楂活血化瘀,益母草、丝瓜络活血通络;高脂血症并非朝夕所得,久则易形成血脉癥积,故以水蛭破血逐瘀;桂枝通阳化气,以助气机运行;生姜、大枣、麦芽护胃和中,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症状好转,虽未痊愈,但知药已对证,因慢病当以慢治,切莫猛药强 攻,故继续守上方服用。三诊时患者明显好转,血脂水平基本恢复,但痰浊黏腻,难祛易发,瘀血顽积也非数日可取,故当继续守上方以巩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