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临床医案

痹证

发布时间:2022-05-08点击次数:2770次

患者:邱某(男,40岁)
就诊日期:2019-03-25
患者主诉:腰痛1年余
医案详情:初诊(2019年5月12日):腰痛1年多,不耐坐久,受凉时更明显,弯腰受限。不能睡软床,坐位
常不适。胸腰椎无明显叩压痛。外院MRI未见椎间盘盘突出,X线片:L2~s骨质增生,L4上缘有游离骨密度影,骨密度基本正常。血沉:2mm/h,抗“O”偏高,C-反应蛋白、血钙、血磷均正常,MRI:L2-L4许莫氏结节。
诊断:中医诊断:痹证(风寒湿痹型);西医诊断:肌筋膜炎。
处方:防风10g,葛根20g,伸筋草12g,巴戟天12g,川桂枝10g,细辛6g,川牛膝10g,川杜仲1g,淡附片10g(同煎),炒白术1g,生薏苡仁15g,生甘草10g,水煎服7剂
二诊(2019年5月19日):家人来述,症状已明显改变。
处方:防风10g,葛根20g,鸡血藤12g,青风藤12g,细辛6g,淡附片10g(同煎),泽兰12g,生薏苡仁15g,仙灵脾10g,丹参10g,红花6g,生甘草10g。水煎服7剂。
三诊(2019年5月26日):腰痛持续不减,X线片腹椎骨质增生。抗“O”增高,补体C3下降,C4下降。CT报告:双骶髂关节面轻度硬化。现症以不耐久坐,坐久即感腰痛为主。
处方:鸡血藤15g,青风藤12g,络石藤12g,川杜仲10g,川桂枝10g,淡附片10g(同煎),细辛6g,巴戟天10g,补骨脂10g,生薏苡仁15g,广木香10g,生甘草6g。水煎服14剂。
四诊(2019年6月9日):经治1月余,腰背痛减轻,坐位症状缓解。
处方:鸡血藤12g,青风藤12g,络石藤10g,仙灵脾10g,川桂枝10g,淡附片10g(同煎),细辛6g,制狗脊10g,补骨脂10g,川杜仲10g,生薏苡仁15g,生甘草10g。服14剂。
五诊(2019年6月16日):腰痛稍耐久坐,弯腰亦有改善。X线片骶髂关节硬化,抗“0”升高。
处方:鸡血藤12g,葛根15g,青风藤12g,丹参10g,川杜仲10g,桑寄生
12g,泽兰12g,细辛6g,淡附片10g(同煎),生薏苡仁15g,补骨脂10g,明天麻6g,生甘草6g。服14剂。
按:《素问举痛论》云“痛而闭不通矣”,亦云“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故疼痛有虚实之分,因实者谓“不通则痛”,因虚者谓“不荣则痛”。本病早期,临床上多出现风寒邪客于筋骨,痰湿瘀阻络脉的一派腰痛拘急,转动困难,酸麻难忍等标实症状,时旷日久,风寒湿邪滞留不散,肾气渐虚,在临床则又可见到脊柱侧弯,姿势伛偻,腰痛腰酸绵绵等虚实相夹证候。通常根据病情特点将此类患者分为风寒湿痹型、痰湿瘀结型与肝肾亏虚型。风寒湿痹型临床典型症状
:腰痛身重,仰俯活动不利,转摇困难,行走姿势伛偻俊,腰部不能伸直,逢阴天下雨症状加重,恶寒喜热,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证治要诀》有云“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故治疗上多以祛湿除痹,通经活络为主,此病是慢性劳损性疾病,往往通过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很难彻底治愈。对此应强调平时的防护,如避免寒凉,减少劳损及外伤。急性发作期间,要限制活动,配合药物治疗,争取早日康复,不要将病拖太久,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