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诊疗方案

痿病(重症肌无力)诊疗方案

发布时间:2023-10-08点击次数:1163次

一、中西医病名及定义

中医---痿病,是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以四肢痿软无力,眼睑下垂,活动后加重,甚至吞咽困难,发音不清,呼吸无力为主,且以眼睑下垂最为多见。

西医---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诊断与分型

(一)中医诊断

1、以眼肌无力,眼睑下垂,一侧或双侧,四肢无力,重则吞咽困难,发音不清,呼吸无力、气短为主症。

2、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以近端为重,反射减退或消失,必要时做肌电图、新斯的明试验及相关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诊断标准

根据2020年《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

(1)临床表现: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表现为波动性无力和易疲劳性,症状呈“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眼外肌最易受累,表现为对称或非对称性上睑下垂和/或双眼复视,是MG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见于80%以上的MG患者。面肌受累可致眼睑闭合无力、鼓腮漏气、鼻唇沟变浅、苦笑或呈肌病面容。咀嚼肌受累可致咀嚼困难。咽喉肌受累可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鼻音、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等。颈肌受累可出现抬头困难或不能。肢体无力以近端为著,表现为抬臂、梳头、上楼梯困难,感觉正常。呼吸肌无力可致呼吸困难。发病早期可单独出现眼外肌、咽喉肌或肢体肌肉无力;脑神经支配肌肉较脊神经支配肌肉更易受累。肌无力常从一组肌群开始,逐渐累及到其他肌群,直到全身肌无力。部分患者短期内病情可出现迅速进展,发生肌无力危象。

(2)药理学表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3)RNS检查低频刺激波幅递减10%以上;SFEMG测定的“颤抖”增宽、伴或不伴有阻滞。

(4)抗体:多数全身型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AChR抗体,或在极少部分MG患者中可检测到抗-MuSK抗体、抗LRP-4抗体。

在具有典型MG临床特征(波动性肌无力)的基础上,满足以下3点中的任意一点即可做出诊断,包括药理学检查、电生理学特征以及血清抗AChR等抗体检测。同时需排除其他疾病。

(三)疾病分型

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MGFA)临床分型  旨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表1)。

三、辨证要点

1、辨标本虚实

本病病性为本虚标实,气虚为本病的最主要病因病机为本,外感风、寒,内生痰、湿为引起本病的外因为标。

2、辨病位

有在脾胃、肝肾之不同;

四肢痿软,食少,便溏,腹胀,病位多在脾胃;

下肢痿软无力,甚则不能站立,兼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病位多在肝肾。

四、证候分类

1、脾胃亏虚

眼睑下垂或伴复视、斜视,目睛转动不灵,四肢乏力,易疲倦,耐力差,少气懒言,面色痿黄,纳差,易腹胀,睡眠可,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2、脾肾阳虚

四肢倦怠,或眼睑下垂,或咀嚼无力,吞咽困难,畏寒肢冷,面部虚浮或伴肢肿,或见食少便溏,夜尿频多而色清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沉细。

3、肝肾亏虚

眼睑下垂,四肢无力,易自汗盗汗,口干,大多伴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痤疮,纳可,大便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4、大气下陷

(1)气阴两虚: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吞咽不能,肢体无力,虚烦燥扰,面部烘热,潮热汗出,口干,大便干,舌红无苔,脉细数无力。(2)阴阳两虚: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吞咽不能,肢体无力,不动汗出,肢凉怕冷,神疲乏力,两眼无神,纳呆便溏,舌质淡,脉沉细数无力。

五、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用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胃亏虚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

基本方: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党参30g,生黄芪50g,柴胡10g,升麻10g,陈皮10g,白术40g,炙甘草10g,茯苓15g,荷叶10g,千年健20g,千斤拔20g,鸡血藤50g

中成药:参苓白术颗粒、补中益气丸等。

2、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升阳。

基本方:右归丸加减。药物: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制附子先煎、肉桂后下、巴戟天、仙灵脾、龟板先煎、鹿角霜、枸杞子、菟丝子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等。

3、肝肾亏虚

治法: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基本方:黄芪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药物:生黄芪50g,太子参30g,知母10g,生地20g,山药20g,山茱萸12g,桑葚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2g,巴戟天15g,龟板20g,木香10g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

4、大气下陷

(1)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升陷固脱。

基本方:黄芪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物:西洋参20g,黄芪100-200g,山茱萸80g,五味子10g,麦冬20g,知母20g,生地20g,山药30g,龟板20g,桔梗8g,升麻10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木香10g。

中成药:生脉散、生脉颗粒等

(2)阴阳两虚

治法:回阳固脱,调和阴阳。

基本方:全真一气汤加减。药物:红参15g,黄芪100-200g,附片15g,白术40g,熟地30g,麦冬30g,五味子10g,牛膝15g。

(二)辨证选用中药针剂

可选用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三)针灸治疗

上肢—肩髃、合谷;

下肢—阳陵泉、足三里;

眼部—攒竹、四白;

六、难点分析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以气虚为主要病机的慢性虚损性疾病,治疗疗程长,症状常难以完全缓解,且容易复发加重。中医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感冒受寒是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所以治疗上,一方面以补气为主,生黄芪乃补气之圣药,是治疗本病之君药,用量宜大,一般初始剂量30g-50g,最大用量可达200g。另一方面需要积极预防感冒和感染。对轻型患者或病情较稳定的患者,我们以中药治疗为主;对于全身无力、呼吸困难等病情严重,特别是出现危象时,除了予以大量补气药外,还可以加用红参、马钱子,并配合西药治疗。但是,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甚至避免和治疗危象,改善预后,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七、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肢体活动正常,肌肉丰满,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正常。

好转:肢体痿弱好转,症状改善,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正常。

未愈:肢体痿弱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