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诊疗方案

糖尿病肾病

发布时间:2018-11-08点击次数:4660次

下消诊疗方案

(糖尿病肾病)

一、病名

中医病名:下消

西医病名:糖尿病肾病

二、定义

消渴病肾病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病程日久,肾元虚衰,气化失常,浊毒内蕴,损伤脏腑,耗伤气血,引起气机升降失常临床以浮肿、恶心呕吐、小便量少甚至不通等表现的病证。

  •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临床上凡消渴病患者,出现泡沫尿(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眩晕(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视瞻昏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同时应注意排除淋证和肾风、肾水、支饮、心悸、眩晕等病证(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引起的尿蛋白增高、肾功能损伤的原因。

(2) 西医诊断标准:人民卫生出版社颁发的《使用内科学》第14版。

   临床诊断依据:满足以下3条以上可诊断

①有明确糖尿病病史;

②尿白蛋白或尿微量白蛋白异常。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排除影响因素如24h内剧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血糖、怀孕、明显高血压、尿路感染,可做出诊断;

③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损害;

    ④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

四、辨证要点 

1.辨病位 消渴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但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上、中、下消。以肺燥为主,多饮突出者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突出者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突出者为下消。临床亦有三消特征不明显者。

2.辨阴虚与燥热的主次 初病常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多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上焦、中焦病变多燥热,下焦病变多阴虚。

五、证候分类

(1)本虚证候:

①肺脾气虚

[主症] 气短乏力,动则气促,自汗,易外感,纳差便溏。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②脾肾气虚

[主症] 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胖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③肝肾阴虚

[主症] 形体消瘦,潮热汗出,或盗汗,咽干口渴,目睛干涩,大便干结,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舌瘦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④脾肾阳虚

[主症] 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大便溏泄,或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舌淡胖苔薄白或水滑,脉沉迟无力。

2.标实证候

①湿浊证

[主症] 水肿,肢体困重,胸闷腹胀,便溏,呕恶纳呆,口腻味臊。舌淡胖苔白腻或浊腻,脉濡或缓。

②湿热证

[主症] 胸脘烦闷,头重且沉,口苦口粘,渴饮不多,大便粘滞,小便黄赤,灼热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③血瘀证

[主症] 痛有定处,夜间加重,肌肤甲错,口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色紫怒张,脉涩或结代。

④气滞证

[主症] 急躁易怒,胸胁脘腹胀闷疼痛、嗳气,善叹息,腹中痞块、得矢气则减,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六 临床治疗

1.分型论治:

 本虚证候

(1)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肺

 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加减。

(2)脾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肾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3)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4)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

  标实证候

(1)湿浊证

 治法:利水化浊

推荐方药:五苓散、五皮饮加减。

(2)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四妙丸、葛根芩连汤、平胃散加减。

(3)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4)气滞证

治法:行气解郁

推荐方药:四逆散加减。

2.中成药治疗:

黄葵胶囊、百令胶囊、黄芪颗粒、尿毒清颗粒、肾衰宁胶囊等。

3.中药治疗注射剂治疗:

①丹参酮等各种丹参制剂;

②灯盏细辛注射液;

③注射用血塞通;

④红花黄色素氯化钠等活血化瘀改善肾脏微循环,并配合黄芪注射液以加强益气泄浊解毒,延缓肾脏损害。

4.透析治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5.肾病治疗仪穴位治疗:

穴位:关元,水道,肾俞、膀胱俞,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涌泉

6.灸治:

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为主,随证选穴,局部取穴

主要穴位: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膀胱俞,阴陵泉,涌泉,脾俞。

七、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和较治疗前下降≧60%

2、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和较治疗前下降≧30%

3、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和较治疗前下降<30%

经上述中医特色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症状都能缓解或消除。

八、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对糖尿病肾病,还是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控制,争取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就能发现,才有逆转的可能。如果进入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后,则病情不可逆转,其最后结局必然是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伴有水肿症状,容易并发心衰,往往未到达尿毒症期即需行肾脏替代治疗,临床上多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