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诊疗方案

泌尿系结石

发布时间:2019-06-12点击次数:4934次

石淋诊疗方案

(泌尿系结石)

一、病名

中医病名:石淋病

西医病名:泌尿系结石

二、定义

是指腰腑疼痛难忍或少腹拘急,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尿中带血等表现的病症。

三、诊断依据

1、腰部或上腹部持续钝痛或阵发的绞痛。放射主同侧下腹部或外阴,可伴排尿困难,尿流中断,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

2、可有肉眼或镜下血尿,绞痛发作时血尿加重。

3、X线泌尿系平片或B超大多数可见结石阴影或强光团。

4、静脉尿路造影可进一步确立结石所在部位,有无梗阻,并可显示X线阴性结石。

四、辨证要点

  本病以腰腑轻度痠胀不适或阵发性激烈绞痛,伴见小便艰涩、尿中时夹砂石或血尿为主。初中期多为湿热或气滞血瘀,后期伤及阴血正气,肾阴阳两虚,成虚中夹实之证。

五、证候分类

 1 湿热蕴结型  疾病初起,腰痛如折连及同侧腹部疼痛难忍,小便艰涩,尿中时夹砂石,甚至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2 气滞血瘀型  腰腑绞痛激烈难忍,小腹胀满,时痛时止,日轻夜重,小便艰涩或夹有血块排出,舌质红黯,舌边有瘀点,脉弦涩。

3 肾虚型  过食寒凉破瘀之剂,或手术后,或体外震波碎石后,腰腑隐痛,血尿未解,头晕耳鸣,腰膝痠软,此为肾虚。若见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多为肾阴虚,若见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细,多为肾阳虚。

六 治疗常规

1、中医治疗

(1)中药汤剂:

A、湿热蕴结型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苇散加减。

B、气滞血瘀型

治法:利气破瘀、通淋排石。

方药:沉香散加减。

C、肾虚型

治法:肾阴虚治宜滋阴养肾、通淋排石,肾阳虚治宜温补肾阳、通淋排石。

方药:肾阴虚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肾阳虚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2)中成药:选用金甲排石胶囊、排石颗粒、肾石通颗粒或八正合剂、复方石苇胶囊等。

(3)中药针剂:丹参酮注射液,灯盏花素、灯盏细辛、丹参多酚等。

2、西医治疗

(1)抗感染(合并感染时)根据病情,选用头孢类、喹诺酮类、或青霉素类。

(2)解痉止痛:如山莨菪碱、黄体酮治疗无效,可进一步选用强痛定、杜冷丁。

(3)保守治疗无效可选择体外超声碎石或手术取石。

七、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结石取出或排出,无残留结石,症状消失,手术伤口愈合,无泌尿系感染。

2、好转:部分排石或结石明显下移,症状好转,仍遗有泌尿系感染,手术伤口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