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综合征
石水诊疗方案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一、病名
中医病名:石水病
西医病名:慢性肾小球肾炎
二、定义
石水是指因外感六淫毒邪、内伤饮食劳倦而致肺脾肾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所致的以水肿、血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
三、诊断依据
1、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随着病情发展,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出现。
2、可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表现中的一种或几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可伴有肾病综合征或重度高血压。
3、病程中可有肾炎急性发作,常因感染诱发,发作时有时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有些病例可自动缓解,有些病例则逐渐病情加重。
4、肾活检病理类型有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炎,硬化性肾炎等。
符合上述第1、2项,伴或不伴有第3项,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即可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同时具有第4项可确诊。
四、辨证要点
1.辨标实之偏盛,标实证以水湿、湿热、瘀血为主,临床多2 -3种兼夹为患。水湿偏重者水肿偏著,湿热证舌苔黄腻,湿热伤络则尿血或镜下血尿,病久多兼瘀斑舌质紫暗。风邪为主多兼热毒,多见咽喉肿痛、乳蛾等证。
2.明本虚之所在,本虚多责之于肺、脾、肾,而脾肾虚损是本虚之关键。肺虚为主者卫外不固,易感冒,脾虚以纳差、肢倦乏力、大便稀、舌淡舌边有齿痕为主,肾虚多有腰酸腿软或畏寒肢冷等证。
五、证候分类
1、湿热内蕴
[主症] 发热,咽红痛,口干口苦,胸腕烦闷,小便黄或色深如茶,大便干,苔黄腻,脉数。
2、脾肾气(阳)虚型
[主症] 面色晄白,全身浮肿,神疲倦怠,腰背酸痛,纳呆,便溏,尿频或夜尿多,阳虚者兼有畏寒肢冷,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3、气阴两虚型
[主症] 面色少华,少气乏力,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腰痛或浮肿,咽干,舌红,苔少苔,脉细或弱。
4、肝肾阴虚型
[主症] 头晕耳鸣,咽干,目眩,腰腿酸软,五心烦热,遗精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细弦。
5、气虚血瘀型
[主症] 神疲乏力,腰酸腰痛,面色晦暗或黧黑,尿蛋白、血尿日久未消,或有头痛,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
六 临床治疗
1.分型论治:
①湿热内蕴型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湿
推荐方药:银翘马勃散加减
②脾肾气(阳)虚型
治法:健脾益肾
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
③气阴两虚型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益肾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④肝肾阴虚型
治法:滋阴清热,补益肝肾
推荐方药:二至地黄汤加减
⑤气虚血瘀型
治法:益气活血
推荐方药:安神聚精汤加减
2.中成药治疗:
①肾炎舒片;
②黄葵胶囊;
③火把花根片;
④雷公藤多甙片;
⑤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⑥血尿安胶囊;
⑦益肾化湿颗粒;
⑧肾炎安胶囊;
⑨肾复康片。
3.中药治疗注射剂治疗:
①灯盏花素注射液;
②灯盏细辛注射液;
③丹参酮等各种丹参制剂;
④血塞通针、血栓通针;
⑤舒血宁注射剂;
⑥黄芪注射液。
4.肾病治疗仪穴位治疗:
穴位:关元,水道,肾俞、膀胱俞,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涌泉
5.灸治:
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为主,随证选穴,局部取穴
主要穴位: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膀胱俞,阴陵泉,涌泉,脾俞。
七、疗效评定标准
1、完全缓解:水肿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阴性,高倍镜下尿红细胞持续小于0-3,肾功能正常。
2、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50%以上。高倍镜下尿红细胞持续小于0-3,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差不超过15%)。
3、好转:水肿等症状、体征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高倍镜下尿红细胞减少,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
4、无效 临床表现及上述实验室检查无明显改善或加之重者。
八、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见感冒,考虑患者卫表不固、体虚易感,治疗在上述方药基础上加玉屏风散益卫固表;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