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病
1.基本信息:姓名:戴勇 性别:男 年龄:40
2.主诉:胃胀胃痛2年余
3.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胀、胃痛,无嗳气反酸,无恶心呕吐,2019年4月25日至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胃镜示:糜烂性胃炎;病理切片示:(胃窦)轻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服西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期间胃胀胃痛反复发作,2020年4月18日因胃胀、胃痛至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复查胃镜,胃镜示:糜烂性胃炎;病理切片示:(胃窦)轻-中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局限性肠上皮化生(+)。口服西药治疗,治疗效果不佳,今为求进一步中医治疗,特来我处就诊。现症见:胃胀,饥饿时胃痛明显,伴有胸闷,无恶心呕吐,无嗳气反酸烧心,偶有口干口苦,纳食可,夜寐安,二便平。既往有胆囊切除史。
4.舌像拍照(舌色、舌形、舌苔、苔色、苔质、舌下络脉):舌淡红,苔薄腻微黄
5.脉象:弦
6.中医诊断:胃脘痛病 肝胃不和证
7.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8.方剂: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9.中成药:柴胡10g 炒白芍15g 炒枳实10g 炙甘草6g 延胡索10g 川楝子10g 蒲公英15g 浙贝母10g 黄连6g 白芨15g 炒稻芽20g 炒麦芽20g 三七粉3g 合欢皮15g
10.西药:奥美拉挫镁肠溶片
11.名老中医点评精粹:患者平素急躁,肝火旺盛,横逆克伐胃土,气机为之壅滞,胃气不降则脘腹胀闷、嗳气、大便不畅;脾运不及则餐后加重,所谓“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则是指此。故方选四逆散为主疏肝通滞,可加合欢皮养心安神,蒲公英清胃而不伤胃,白及合浙贝制酸,黄连清郁热。其中谷麦芽调脾胃气机之升降,恢复纳化之常。诸药相伍,效专力宏。
12.传承弟子心得: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在消化水谷、输布津液等方面,是相互合作的。胃为脾受纳水谷,脾为胃行其津液。脾为阴脏,但其性主升,升则为阳,故脾是体阴而用阳。胃为阳腑,但其性主降,降则为阴,故胃是体阳而用阴。正如《张氏医通》所云:“胃之土,体阳而用阴,脾之土,体阴而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