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临床医案

胃痞病

发布时间:2018-12-29点击次数:3595次

1.基本信息:姓名:刘小兰    性别:女      年龄:50

2.主诉:结肠癌术后2年余

3.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腹部CT示“乙状结肠管壁局限性增厚”,肠镜取活检示“1.(乙状结肠息肉)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2017年9月29日在全麻下行机器人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乙状结肠切除术,术后情况可。2018年6月发现左侧腹壁切口有包块,进行性增大,2018年6月25日全身麻醉下行腹壁缺损修复术+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期间,上腹部反酸、烧心,近一周加重,故至我院就诊。现症见:患者神清,精神疲乏,胃脘部反酸烧心,稍有腹胀,进食后加重,矢气,排便后减轻。无口干口苦,无恶心欲呕,无恶寒感冒,情绪易激,纳差,寐不安,睡眠易醒,大小便平,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4.舌像拍照(舌色、舌形、舌苔、苔色、苔质、舌下络脉):舌质红,苔厚腻。

5.脉象:弦滑

6.中医诊断:1.胃痞病 痰湿中阻证

7.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健脾

8.方剂:陈平汤加减

9.中成药:法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5g  生甘草6g   苍术10g   厚朴10g   生姜2片  大枣3枚  藿香10g    佩兰10g

10.西药: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1.名老中医点评精粹:胃痞病发生的病因无外乎外感寒湿、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及情志失调。其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气机郁滞,湿邪困脾,胃失和降。病理因素主要为寒湿、气滞、瘀血等。病位在胃,涉及肝、脾。寒湿之邪,多收引、重浊,脾喜燥恶湿,寒湿之邪侵袭脾胃,胃受纳腐熟功能减弱,脾运化功能受阻,则纳谷不香、腹部胀满不适。先天禀赋及饮食失养均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胃的虚弱使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运化、输布,水谷精气的缺乏使气的生成受阻,胃气虚弱,通降不利,则觉心下痞塞。情志可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古籍云: “怒伤肝,思伤脾”,忧思过虑、恼怒无常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失调,气机失于调达,肝脏与脾胃同属于中焦,肝气的疏泄正常与否与脾胃的升降息息相关,故疏泄功能的异常导致脾不得升,胃不得降,升降失调,胃脘满闷不适、嗳气频频。胃痞病久治不愈,气滞、湿邪等病理因素影响血液运行,形成瘀血,则疾病入络,易诱发其他器质性病变

12.传承弟子心得:胃痞病的治疗应紧扣其气机阻滞,脾虚湿困的病机,以理气和胃、健脾化湿为基本大法。其中理气和胃以治其胃失和降,气机不畅之标实

之证,健脾化湿则着眼疾病发生之根本,培补脾土,化解湿邪以解本虚,此外胃痞病因复杂,治疗上除应遵循基本治法外,还应根据致病病理因素的不同,把握标本虚实主次,寒热不同灵活进行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