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瘅病
发布时间:2019-01-18点击次数:3557次
- 基本信息:姓名:孙匡龙 性别:男 年龄:40
- 主诉:胸骨后烧灼热1月
- 现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咽喉至剑突下胸骨后烧灼感,伴口臭。无反酸,无恶心、呕吐,当时未予重视,未去就诊。上述症状持续无缓解,遂于2019年9月25日在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就诊,查胃镜提示:胃窦溃疡 2.食管裂孔疝 3.浅表-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后予西药治疗症状稍有缓解,具体药物不详。今为求中医诊治,来我处就诊。现症见:咽喉至剑突下胸骨后仍有烧灼感,口臭,无反酸、无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纳食可,睡眠欠佳,早醒,大便不成形,2-3次/日,小便平。
- 舌像拍照(舌色、舌形、舌苔、苔色、苔质、舌下络脉):舌质红,苔黄腻。
- 脉象:弦滑
- 中医诊断:食管瘅病 湿热蕴结证
- 治法:清热利湿,和胃降逆。
- 方剂:芩连温胆汤加减
- 中成药:黄芩10g,黄连6g,淡竹茹15g,枳实10g,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炙甘草6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浙贝母10g,蒲公英15g,白及15g,谷芽20g,麦芽20g,生姜2片,大枣3枚。
10.西药: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1.名老中医点评精粹: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临床上常表现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上腹部胀,嗳气等症状。若未及时就诊,容易并发裂孔出血,反流性食管狭窄,疝囊嵌顿,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该病单纯西医治疗容易复发。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可明显增加疗效。该病中医属食管瘅病范畴,辨证属湿热蕴结证。针对患者的湿热蕴结证,采取清热利湿,和胃降逆法,选用芩连温胆汤加上金铃子散、浙贝母、蒲公英、黄连、白及田七粉、生姜、大枣共奏清热利湿,和胃降逆之功。湿热得除,则诸症可愈。
12.传承弟子心得:食管裂孔疝往往并发反流性食管炎而有胸痛,心窝部烧灼感或烧心,常在饱食或饮酒后诱发,中医属食管瘅病范畴,常见证型有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气郁痰阻证、气虚血瘀证。该患者辨证属湿热蕴结证,可能是由于长期饮酒导致的脾胃损伤,不能运化,湿热内生。故在芩连温胆汤基础上,还需要嘱咐患者忌酒及肥腻厚味助长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