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病
詹强
- 填表日期2021年1月12日
- 主诉:反复胃脘部胀痛不适2年余,加重3天。
- 现病史: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闷不适,饥饿时发作,饭后缓解。致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八四医院行胃镜检查示:非萎缩性胃炎,口服西药(具体不详)一周后症状减轻不明显,遂自行停药,后因症状未加重,未予以治疗。去年胃脘部不适频率增多,并伴有反酸、呃逆,于2020年8月致我院门诊治疗,服用中药汤剂一周后症状缓解,遂自行停药,现胃脘不适复发,故又致我院国医堂就诊。
- 刻下症见:胃脘部不适,饭后稍减,无反酸烧心,无恶心欲呕,无嗳气呃逆,食纳可,夜寐欠佳,眠浅易醒,二便平。舌淡,苔薄腻。
- 脉象:稍弦
- 中医诊断:胃痞病
- 治法: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方剂:张氏益胃汤木香6g,砂仁6g(后下),法半夏10g,陈皮10g,党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延胡索10g,炒川楝子10g,浙贝10g,蒲公英15g,黄连6g,白芨15g,炒枳壳15g,炒谷、麦芽各20g,三七粉3g(冲服),生姜2片,大枣3枚
- 中成药:无
- 西药: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 名老中医点评精髓:非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类,是指胃黏膜呈非萎缩性糜烂的炎性改变,脾气虚弱是非萎缩性胃炎的一个基本病机。由于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胃络失养,邪毒乘虚而入,使胃络局部经脉阻塞,气血凝滞;脾虚水谷精微不运,酿湿生痰,郁而化热。若湿热痰浊较甚,则毒壅血郁,胃膜化腐而成糜烂,甚至溃疡。其中皆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痰浊为标。因此健脾益胃,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化痰是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法则之一。该病单纯西医治疗容易复发,缠绵不愈,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可明显提高治愈率。该病中医属痞满病范畴,辨证属脾虚湿蕴证,选用张氏益胃汤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该方基础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加上脾胃气化四个对药。
- 传承弟子心得:慢性胃炎病程长,病情缠绵,多虚实夹杂,结合患者病情变化,病有脾胃虚弱的基础,因此,治疗要注重补虚固本,病人以脾虚湿滞为主,治疗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主,脾气得升,胃得降润,出入有序,胃则安和。
- 检查单拍照
- 评价
清淡饮食,忌食鱼、虾、萝卜、绿豆、牛奶、蜂蜜、生冷、高淀粉含量食物。
1日期2021年1月21日
2主诉:反复胃脘部胀痛不适2年余。
3现病史: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闷不适,饥饿时发作,饭后缓解。致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八四医院行胃镜检查示:非萎缩性胃炎,口服西药(具体不详)一周后症状减轻不明显,遂自行停药,后因症状未加重,未予以治疗。去年胃脘部不适频率增多,并伴有反酸、呃逆,于2020年8月致我院门诊治疗,服用中药汤剂一周后症状缓解,遂自行停药,现胃脘不适复发,故又致我院国医堂就诊,中药汤剂治疗1周后症状稍有减轻,随至我科复诊。
4刻下症见:药后症减,稍感胃脘部不适,饭后稍减,无反酸烧心,夜寐欠佳,眠浅易醒,二便平。舌质淡红,苔薄黄。
5脉象:弦滑
6中医诊断:胃痞病
7治法: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8方剂:张氏益胃汤木香6g,砂仁6g(后下),法半夏10g,陈皮10g,党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延胡索10g,炒川楝子10g,浙贝10g,蒲公英15g,黄连6g,白芨15g,炒枳壳15g,炒谷、麦芽各20g,三七粉3g(冲服),生姜2片,大枣3枚
9中成药:无
10西药: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1名老中医点评精髓:非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类,是指胃黏膜呈非糜烂的炎性改变,脾气虚弱是非萎缩性胃炎的一个基本病机。由于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胃络失养,邪毒乘虚而入,使胃络局部经脉阻塞,气血凝滞;脾虚水谷精微不运,酿湿生痰,郁而化热。若湿热痰浊较甚,则毒壅血郁,胃膜化腐而成糜烂,甚至溃疡。其中皆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痰浊为标。因此健脾益胃,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化痰是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法则之一。该病单纯西医治疗容易复发,缠绵不愈,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可明显提高治愈率。该病中医属痞满病范畴,辨证属脾虚湿蕴证,选用张氏益胃汤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该方基础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加上脾胃气化四个对药。
12传承弟子心得:本病缠绵难愈,久病必虚,脾虚失运,运化失司,必生痰湿,多虚实夹杂,结合患者病情变化,注重补虚固本,病人以脾虚湿滞为主,治疗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主,脾健则运化有力,痰湿自除,脾气得升,胃气得降,出入有序,胃则安和。
1日期2021年1月28日
2主诉:反复胃脘部胀痛不适。
3现病史: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闷不适,饥饿时发作,饭后缓解。致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八四医院行胃镜检查示:非萎缩性胃炎,口服西药(具体不详)一周后症状减轻不明显,遂自行停药,后因症状未加重,未予以治疗。去年胃脘部不适频率增多,并伴有反酸、呃逆,于2020年8月致我院门诊治疗,服用中药汤剂一周后症状缓解,遂自行停药,现胃脘不适复发,故又致我院国医堂就诊,中药汤剂治疗2周后症状稍有减轻,随至我科复诊。
4刻下症见:药后症减,胃脘部不适明显缓解,无反酸烧心,无恶心欲呕,夜寐欠佳,仍眠浅易醒,二便平。舌质淡红,苔薄。
5脉象:弦滑
6中医诊断:胃痞病
7治法: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8方剂:张氏益胃汤木香6g,砂仁6g(后下),法半夏10g,陈皮10g,党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延胡索10g,炒川楝子10g,浙贝10g,蒲公英15g,黄连6g,白芨15g,炒枳壳15g,炒谷、麦芽各20g,三七粉3g(冲服),生姜2片,大枣3枚
9中成药:无
10西药: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1名老中医点评精髓:非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类,是指胃黏膜呈非糜烂的炎性改变,脾气虚弱是非萎缩性胃炎的一个基本病机。由于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胃络失养,邪毒乘虚而入,使胃络局部经脉阻塞,气血凝滞;脾虚水谷精微不运,酿湿生痰,郁而化热。若湿热痰浊较甚,则毒壅血郁,胃膜化腐而成糜烂,甚至溃疡。其中皆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痰浊为标。因此健脾益胃,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化痰是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法则之一。该病单纯西医治疗容易复发,缠绵不愈,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可明显提高治愈率。该病中医属痞满病范畴,辨证属脾虚湿蕴证,选用张氏益胃汤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该方基础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加上脾胃气化四个对药。
12传承弟子心得:结合患者病情变化,本病两年之久,脾胃虚弱时间较长,因此,治疗要继续补虚固本,现症有痰湿阻滞,故继续在理气健脾的同时予燥湿化痰为,痰湿去,脾胃健,胃则安和。
1日期2021年2月5日
2主诉:反复胃脘部胀痛不适。
3现病史: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闷不适,饥饿时发作,饭后缓解。致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八四医院行胃镜检查示:非萎缩性胃炎,口服西药(具体不详)一周后症状减轻不明显,遂自行停药,后因症状未加重,未予以治疗。去年胃脘部不适频率增多,并伴有反酸、呃逆,于2020年8月致我院门诊治疗,服用中药汤剂一周后症状缓解,遂自行停药,现胃脘不适复发,故又致我院国医堂就诊,中药汤剂治疗3周后症状稍有减轻,随至我科复诊。
4刻下症见:药后症减,胃脘部不适明显缓解,无反酸烧心,无恶心欲呕,夜寐欠佳,仍眠浅易醒,二便平。舌质淡红,苔薄黄。
5脉象:弦滑
6中医诊断:胃痞病
7治法: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8方剂:张氏益胃汤木香6g,砂仁6g(后下),法半夏10g,陈皮10g,党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延胡索10g,炒川楝子10g,浙贝10g,蒲公英15g,黄连6g,白芨15g,炒枳壳15g,炒谷、麦芽各20g,三七粉3g(冲服),生姜2片,大枣3枚 X14剂
9中成药:无
10西药: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1名老中医点评精髓:非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类,是指胃黏膜呈非糜烂的炎性改变,脾气虚弱是非萎缩性胃炎的一个基本病机。由于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胃络失养,邪毒乘虚而入,使胃络局部经脉阻塞,气血凝滞;脾虚水谷精微不运,酿湿生痰,郁而化热。若湿热痰浊较甚,则毒壅血郁,胃膜化腐而成糜烂,甚至溃疡。其中皆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痰浊为标。因此健脾益胃,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化痰是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法则之一。该病单纯西医治疗容易复发,缠绵不愈,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可明显提高治愈率。该病中医属痞满病范畴,辨证属脾虚湿蕴证,选用张氏益胃汤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该方基础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加上脾胃气化四个对药。
12传承弟子心得:守方3周后患者症状日渐改善,说明初诊及前几次复诊辩证正确,虽本病难愈,但对症用药还是能渐见其效,虚实夹杂者,予补虚驱邪同进,继守本方。
1日期2021年2月26日
2主诉:反复胃脘部胀痛不适。
3现病史: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闷不适,饥饿时发作,饭后缓解。致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八四医院行胃镜检查示:非萎缩性胃炎,口服西药(具体不详)一周后症状减轻不明显,遂自行停药,后因症状未加重,未予以治疗。去年胃脘部不适频率增多,并伴有反酸、呃逆,于2020年8月致我院门诊治疗,服用中药汤剂一周后症状缓解,遂自行停药,现胃脘不适复发,故又致我院国医堂就诊,中药汤剂治疗4周后症状稍有减轻,因过年期间饮食不慎,症状加重,遂至我科复诊。
4刻下症见:过年期间因饮食不慎时感胃脘部不适,以痞满不适为主,无反酸烧心,无恶心欲呕,夜寐稍欠佳,二便平。舌质淡红,苔薄白。
5脉象:弦滑
6中医诊断:胃痞病
7治法: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8方剂:张氏益胃汤木香6g,砂仁6g(后下),法半夏10g,陈皮10g,党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延胡索10g,炒川楝子10g,浙贝10g,蒲公英15g,黄连6g,白芨15g,炒枳壳15g,炒谷、麦芽各20g
炒莱菔子15g 三七粉3g(冲服),生姜2片,大枣3枚 X14剂
9中成药:无
10西药: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复方消化酶
11名老中医点评精髓:非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类,是指胃黏膜呈非糜烂的炎性改变,脾气虚弱是非萎缩性胃炎的一个基本病机。由于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胃络失养,邪毒乘虚而入,使胃络局部经脉阻塞,气血凝滞;脾虚水谷精微不运,酿湿生痰,郁而化热。若湿热痰浊较甚,则毒壅血郁,胃膜化腐而成糜烂,甚至溃疡。其中皆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痰浊为标。因此健脾益胃,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化痰是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法则之一。该病单纯西医治疗容易复发,缠绵不愈,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可明显提高治愈率。该病中医属痞满病范畴,辨证属脾虚湿蕴证,选用张氏益胃汤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该方基础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加上脾胃气化四个对药。
12传承弟子心得:慢性胃炎之所以病程长,病情缠绵,乃是每天进食都需要用到胃,饮食不慎即又伤胃,所谓旧伤未愈,新伤又发,脾胃为后天之本,胃腐熟功能欠佳,后天气血津液生成不足,故本病难以治愈。本虚实夹实,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因此,治疗要注重补虚固本,病人以脾虚湿滞为主,又要祛湿化痰,治疗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主,脾气得升,胃得降润,出入有序,胃则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