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病
吴次云 男 1978-11-29 男 胃多发息肉APC术后 2020-11确诊
1日期:2021-01-19
2主诉:胃脘部痞满不适3月余
3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闷不适,饱腹后症状加重,难以自行缓解,遂至南大二附院行胃镜检查示:1.十二指肠球部息肉;2.胃息肉APC术后;3.食道息肉;4.非萎缩性胃炎。治疗后症状好转,但饱腹后胃脘部仍有胀满不适,可自行缓解。近日,胃胀症状加重,并偶有反酸,遂至之我院门诊治疗。
4现症见:患者胃脘部胀满不适,无法自行缓解,进食后反酸明显,偶有咽喉烧灼感,时有嗳气不适。无恶心欲呕,食欲可,不敢多食,夜寐一般,二便平。舌质红,苔薄腻,脉滑。
病证:胃痞病 湿热蕴胃
5治法方药:清化湿热
6黄连温胆汤加味X7剂
川连6g,竹茹10g,炒枳实10g,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炙甘草6g,炒谷、麦芽各20g,大枣3枚,生姜2片 白及15g 蒲公英15g 浙贝母10g 炒薏苡仁20g
焦山楂30g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7点评: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有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非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呈非萎缩性糜烂的炎性改变,脾气虚弱是非萎缩性胃炎的一个基本病机。该病中医属胃痞病范畴,辨证属湿热蕴胃证,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清化湿热。
8心得:本病病情复杂,病程长,缠绵难愈,久病必虚,虚实夹杂,脾虚失运,必生痰湿,痰湿阻滞气血经络,使胃络局部经脉阻塞,气血痰湿凝滞,聚而隆起。结合患者病情变化,以攻为主,治疗以清化湿热为法,湿热去除则经络通畅,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则气血津液充足,促进胃膜修复。脾健则运化有力,痰湿自除,脾气得升,胃气得降,出入有序,胃则安和。
1日期:2021-02-04
2主诉:胃脘部痞满不适3月余
3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闷不适,饱腹后症状加重,难以自行缓解,遂至南大二附院行胃镜检查示:1.十二指肠球部息肉;2.胃息肉APC术后;3.食道息肉;4.非萎缩性胃炎。治疗后症状好转,但饱腹后胃脘部仍有胀满不适,可自行缓解。近日,胃胀症状加重,并偶有反酸,遂至之我院门诊治疗,中医药治疗1周后,患者胃脘胀满不适缓解,遂自行停药,停药1周后,胃胀复发,反酸加重,故至我院门诊复诊。
4现症见:患者胃脘部胀满不适较前减轻,饭后发作,可自行缓解,时有反酸,饱腹后反酸明显,食欲可,不敢多食,夜寐一般,大便不成形,日行1次,小便平。舌质红,舌尖红甚,苔薄腻,脉滑数。
病证:胃痞病 湿热蕴胃
5治法方药:清化湿热
6黄连温胆汤加味X14剂
川连6g,竹茹10g,炒枳实10g,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炙甘草6g,炒谷、麦芽各20g,大枣3枚,生姜2片 白及15g 蒲公英15g 浙贝母10g 炒薏苡仁20g
焦山楂30g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7点评:服药一周后,患者主要症状缓解,表示当前辩证及用药思路正确,以目前症状言该病仍中医属胃痞病范畴,证仍属湿热蕴胃证,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味,理气健脾,清化湿热。其中黄连、白及、蒲公英、浙贝母为经验药对,清热化湿效果极佳。
8心得:本病病程长,缠绵难愈,主要为痰湿作祟,病情复杂。治疗上应理清主要矛盾,结合患者病情变化,此病人以湿热为主要问题,以攻为主,治疗以理气健脾,清化湿热为法,痰湿去除则经络通畅,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则气血津液充足,促进胃膜修复。脾健则运化有力,痰湿自除,脾升胃降,出入有序,胃则安和。
1日期:2021-02-19
2主诉:胃脘部痞满不适4月余
3现病史: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闷不适,饱腹后症状加重,难以自行缓解,遂至南大二附院行胃镜检查示:1.十二指肠球部息肉;2.胃息肉APC术后;3.食道息肉;4.非萎缩性胃炎。治疗后症状好转,但饱腹后胃脘部仍有胀满不适,可自行缓解。近日,胃胀症状加重,并偶有反酸,遂至之我院门诊治疗,中医药治疗3周后,诸症减轻,故至我院门诊复诊。
4现症见:患者诸症减轻,胃脘部胀满不适明显缓解,偶有饱腹后反酸。胃脘部偶有痉挛样疼痛,食欲佳,不敢多食,夜寐安,二便平。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
病证:胃痞病 湿热蕴胃
5治法方药:清化湿热
6黄连温胆汤加味X14剂
川连6g,竹茹10g,炒枳实10g,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炙甘草6g,炒谷、麦芽各20g,大枣3枚,生姜2片 白及15g 蒲公英15g 浙贝母10g 炒薏苡仁20g
焦山楂30g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7点评:外感之邪入里,在胃阳旺的条件下,邪从热化,蕴郁脾胃,或过食肥甘厚味,蕴生湿热。湿热互结中焦,气机升降受阻,则胃脘痞塞满闷,热郁则口苦、灼热,湿滞则口粘,大便不爽,热伤津液则口干,湿阻则纳呆食少。方中黄连苦寒降泄,清化湿热;半夏辛温开泄,散结除痞;枳实行气破结,除痞满;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陈皮理气行滞;茯苓健脾利湿;大枣补益脾胃;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8心得:胃痞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可分虚、实、虚实夹杂,两者转归与治法都不同,实证邪实病轻,治疗及时病可痊愈,若治疗不及时,易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邪实者攻邪为主,根据湿热、食积、痰浊、肝郁等不同,分别采用开泄湿热、消食和胃、除湿化痰、疏肝和胃诸法,如果以虚为主的话,脾气虚则补气健脾以治本;胃阴不足者,滋养胃阴以治本;寒热错杂,当辛开苦泄,寒热并用;气阴两虚者,补气与养阴同用。
1日期:2021-03-04
2主诉:胃脘部痞满不适4月余
3现病史: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闷不适,饱腹后症状加重,难以自行缓解,遂至南大二附院行胃镜检查示:1.十二指肠球部息肉;2.胃息肉APC术后;3.食道息肉;4.非萎缩性胃炎。治疗后症状好转,但饱腹后胃脘部仍有胀满不适,可自行缓解。近日,胃胀症状加重,并偶有反酸,遂至之我院门诊治疗,中医药治疗5周后,诸症缓解,故至我院门诊复诊。
4现症见:患者诸症缓解,无明显胃脘部胀满不适、反酸。时有咽喉部疼痛不适,无烧灼感,食欲佳,不敢多食,夜寐安,大便成形,日行1次,小便平。舌质红,苔薄白,脉稍滑。
病证:胃痞病 湿热蕴胃
5治法方药:清化湿热
6黄连温胆汤加味X14剂
川连6g,竹茹10g,炒枳实10g,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炙甘草6g,炒谷、麦芽各20g,大枣3枚,生姜2片 白及15g 蒲公英15g 浙贝母10g 炒薏苡仁20g
焦山楂30g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7点评:本病日常防护上,从病因着手,饮食上注意不能暴饮暴食、嗜食辛辣生冷、醇酒厚味;情绪上尽量保持心平气和,注意调畅情志,减少暴怒忧思;日常生活要慎起居,适寒温,防六淫,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8心得:对于已患病者,除注意上述几点外,用药上不要过用苦寒之品,以防克伤脾胃之阳,虚弱者不要一味温补,应配合理气之药,使补而不滞,以防滋腻碍胃,加重胃痞,或生他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