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病
孙立群
1日期2020年5月29日
2主诉:反复胃脘部胀痛不适3年余,加重伴右胁隐痛1周。
3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饱腹加重。外院胃镜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示:中度肠化生。口服西药(具体不详)2周后症状减轻,后胃脘不适发作自服奥美拉唑,症状缓解,故未予以系统治疗。近来胃脘部不适频率增多,并伴有右胁隐痛,故致我院门诊就诊。
4刻下症见:胃脘胀闷不适,时有右胁隐痛,食欲可,因饭后胃胀加重,不敢多食,饱腹后时有反酸,大便成形,日行1次,小便平。高血压病史。
舌质暗红,苔黄厚腻
5脉象:弦细
6中医诊断:胃胀病
7治法:燥湿运脾,理气化痰
8方剂:黄连温胆汤加味
黄连6 枳实15 竹茹15 法半夏10 茯苓15 陈皮10 甘草6 茵陈30
白及10 三七3 谷芽20 蒲公英15 浙贝母10 乌贼骨15 X7剂
9中成药: 达立通
10西药:铝碳酸镁片
11名老中医点评精髓:非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类,是指胃黏膜呈非糜烂的炎性改变,痰湿蕴脾是非萎缩性胃炎的一个基本病机。由于脾虚湿失运,脾虚水谷精微不运,酿湿生痰,郁而化热。若湿热痰浊较甚,则毒壅血郁,胃膜化腐而成糜烂,甚至溃疡。而脾气虚弱,后天气血生化不足胃络失养,邪毒乘虚而入,使胃络局部经脉阻塞,气血凝滞;其中皆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痰浊为标。因此健脾益胃,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化痰是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法则之一。该病单纯西医治疗容易复发,缠绵不愈,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可明显提高治愈率。该病中医属胃胀病范畴,辨证属痰湿蕴脾证,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味,燥湿运脾,理气化痰。该病人主要矛盾是痰湿,故以黄连温胆汤为主方,加蒲公英、浙贝母药对清热化湿,三七活血通络止血,促进黏膜修复。
12传承弟子心得:本病病情复杂,病程长,缠绵难愈,久病必虚,虚实夹杂,脾虚失运,必生痰湿,痰湿阻滞气血经络,使胃络局部经脉阻塞,气血凝滞,胃膜破损;气血津液不得输布,胃络失养。结合患者病情变化,以攻为主,治疗以燥湿运脾,理气化痰为法,痰湿去除则经络通畅,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则气血津液充足,促进胃膜修复。脾健则运化有力,痰湿自除,脾气得升,胃气得降,出入有序,胃则安和。
12020年6月5日
2主诉:反复胃脘部胀痛不适3年余。
3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饱腹加重。外院胃镜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示:中度肠化生。口服西药(具体不详)2周后症状减轻,后胃脘不适发作自服奥美拉唑,症状缓解,故未予以系统治疗。近来胃脘部不适频率增多,并伴有右胁隐痛,故致我院门诊就诊,服中药一周后,胃脘部胀闷不适减轻,故今日复诊。
4刻下症见:药后症减,胃脘部胀闷不适减轻,食欲一般,因饱腹后胃胀加重,故不敢多食,大便日行2-3次,夜寐可,大小便平。舌质暗红苔厚腻。
5脉象:弦滑
6中医诊断:胃胀病
7治法:燥湿运脾,理气化痰
8方剂:黄连温胆汤加味
黄连6 枳实15 竹茹15 法半夏10 茯苓15 陈皮10 甘草6 茵陈30
白及10 三七3 谷芽20 蒲公英30 石菖蒲15 藿香15 X7剂
9中成药: 达立通
10西药:铝碳酸镁片
11名老中医点评精髓:服药一周后,患者主要症状缓解,表示当前辩证及用药思路正确,以目前症状言该病仍中医属胃胀病范畴,证仍属痰湿蕴脾证,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味,燥湿运脾,理气化痰,蒲公英剂量改为30g,去浙贝母、乌贼骨加石菖蒲15g、藿香15g,增加清热祛湿的力度。
12传承弟子心得:本病病程长,缠绵难愈,主要为痰湿作祟,病情复杂。治疗上应理清主要矛盾,结合患者病情变化,此病人以湿热为主要问题,以攻为主,治疗以燥湿运脾,理气化痰为法,痰湿去除则经络通畅,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则气血津液充足,促进胃膜修复。脾健则运化有力,痰湿自除,脾气得升,胃气得降,出入有序,胃则安和。
12020年6月12日
2主诉:反复胃脘部胀痛不适3年余。
3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饱腹加重。外院胃镜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示:中度肠化生。口服西药(具体不详)2周后症状减轻,后胃脘不适发作自服奥美拉唑,症状缓解,故未予以系统治疗。近来胃脘部不适频率增多,并伴有右胁隐痛,故致我院门诊就诊,服中药2周后,胃脘部胀闷不适减轻,右胁不适反复发作,故今日复诊。
4刻下症见:药后症减,胃胀明显缓解,右胁偶有不适,饮食不慎胃脘部胀满不适复发,大便成形,量少,日行1次,夜寐可。舌质暗,舌根稍腻。
5脉象:偏滑。
6中医诊断:胃胀病
7治法:燥湿运脾,理气化痰
8方剂:黄连温胆汤加味
黄连6 枳实15 竹茹15 法半夏10 茯苓15 陈皮10 甘草6 茵陈30
白及10 三七3 谷芽20 蒲公英30 石菖蒲15 藿香15 焦山楂15、神曲10 X7剂
9中成药: 达立通
10西药:铝碳酸镁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
11名老中医点评精髓:服药2周后,患者主要症状缓解,表示当前辩证及用药思路正确,以目前症状言该病仍中医属胃胀病范畴,证仍属痰湿蕴脾证,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味,燥湿运脾,理气化痰,患者诉饮食不当时胃脘不适发作,故加用山楂、神曲消食健脾,舌像变化显示当前主方黄连温胆汤清热祛湿疗效佳。
12传承弟子心得:本病当前仍为痰湿作祟,治疗上仍以燥湿运脾,理气化痰为法,痰湿去除则经络通畅,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则气血津液充足,促进胃膜修复。脾健则运化有力,痰湿自除,脾气得升,胃气得降,出入有序,胃则安和,慢性胃炎病程长,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临证选方,时有一方治愈的病例,耐心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12020年6月19日
2主诉:反复胃脘部胀痛不适3年余。
3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饱腹加重。外院胃镜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示:中度肠化生。口服西药(具体不详)2周后症状减轻,后胃脘不适发作自服奥美拉唑,症状缓解,故未予以系统治疗。近来胃脘部不适频率增多,并伴有右胁隐痛,故致我院门诊就诊,服中药3周后,胃脘部胀闷不适明显缓解,右胁不适减轻,故今日复诊。
4刻下症见:药后症减,偶有饭后腹部胀满,右胁不适缓解,现口干口臭,寐可,大便不成形,伴有酸臭味,日行2次,舌质淡暗,苔白厚腻。
5脉象:沉细。
6中医诊断:胃胀病
7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8方剂:陈平汤加味
苍术10 厚朴10 陈皮10 茯苓20 法半夏10 党参15 甘草6
生姜6 大枣10 焦山楂15 神曲15 谷芽30 三七3 白及10
石菖蒲10 枳壳15
9中成药: 无
10西药:无
11名老中医点评精髓:服药3周后,患者诸症缓解,表示当前辩证及用药思路正确,以目前症状言该病仍中医属胃胀病范畴,证属痰脾虚失运,痰湿阻滞;选用陈平汤加味,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患者诉饭后胃脘不适发作,故加用山楂、神曲、谷芽消食健脾。
12传承弟子心得:由于久病必虚,脾虚失运,脾虚水谷精微不运,酿湿生痰,若湿热痰浊较甚,则毒壅血郁,胃膜化腐。而脾气虚弱,后天气血生化不足胃络失养,邪毒乘虚而入,使胃络局部经脉阻塞,气血凝滞;其中皆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痰浊为标。因此本病应燥湿运脾,理气活血,陈平汤为二陈汤与平胃散合方,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加山楂、神曲、谷芽消食健脾,共同扶正驱邪。
12020年6月26日
2主诉:反复胃脘部胀痛不适3年余。
3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饱腹加重。外院胃镜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示:中度肠化生。口服西药(具体不详)2周后症状减轻,后胃脘不适发作自服奥美拉唑,症状缓解,故未予以系统治疗。近来胃脘部不适频率增多,并伴有右胁隐痛,故致我院门诊就诊,服中药4周后,诸症减轻,故今日复诊。
4刻下症见:药后症减,近日无腹部胀满、右胁不适发作,口干口臭缓解,纳寐可,二便平。舌质淡,苔薄腻。
5脉象:细数。
6中医诊断:胃胀病
7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8方剂:陈平汤加味
苍术10 厚朴10 陈皮10 茯苓20 法半夏10 党参15 甘草6
生姜6 大枣10 焦山楂15 神曲15 谷芽30 三七3 白及10
石菖蒲10 枳壳15
9中成药: 无
10西药:无
11名老中医点评精髓:服药4周后,患者诸症缓解,表示当前辩证及用药思路正确,以目前症状言该病仍中医属胃胀病范畴,证属痰脾虚失运,痰湿阻滞;选用陈平汤加味,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以巩固疗效。
12传承弟子心得:本病主要为脾虚失运,痰湿阻滞引起,由于久病必虚,脾虚失运,脾虚水谷精微不运,酿湿生痰,胃膜化腐。而脾气虚弱,后天气血生化不足胃络失养,邪毒乘虚而入,使胃络局部经脉阻塞,气血凝滞。该患者舌暗苔腻,脉滑,以邪实为主,故先后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味及陈平汤加味燥湿化痰,健脾和胃。饱腹后胃胀症状加重,予山楂、神曲、谷芽消食健脾,共同扶正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