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临床医案

泄泻

发布时间:2021-03-10点击次数:2935次

方兰,女,1976.6,非萎缩性胃炎

  1. 2021-01-28

2.主诉:反复腹部胀痛2年余,加重伴腹泻3天。

3.现病史:患者因工作原因,饮食习惯不规律,时有腹部胀满不适2年余,胀痛游离走窜,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未系统治疗。近日腹部不适频率增高,休息后难以自行缓解,至外院行胃镜检查示:非萎缩性胃炎,服用西药(不详)后一周症状未明显缓解,近日因饮食不慎腹部胀满加重,并伴有腹泻,故至我院门诊治疗。

4.刻下症见:患者饮食不慎及腹泻,时有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夜间时气频,偶有胃脘部嘈杂不适,小腹胀痛,难以自行缓解,自述晨起口苦口干,纳可,夜寐一般,大便质稀不成型,日行多次,小便频,月经量少,色黯,经期延迟,时有耳鸣,舌质淡红,苔薄。

5.拍照:

6.脉象:脉弦

7.中医诊断:泄泻肝气乘脾

8.治法:疏肝和胃,抑肝扶脾

9.方剂:痛泻要方合丹栀逍遥散加味 

炒白芍15,防风10,陈皮10,炒栀子6,丹皮10,当归6、柴胡10,茯苓15、炒白术10 炙甘草6,生姜2片,薄荷6,益母草15 , 蝉蜕6,炒枳壳15,炒谷、麦芽各20,三七粉3冲服, X7剂

  1. 中成药:无
  2. 西药: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2.名老中医点评精髓: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泄如水样的为主症的病症,多由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病变过程较为复杂,临床往往出现虚实夹杂,寒热互见,故而辨证时应全面分析。基本病理为脾虚湿盛,故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本患者辩为肝郁乘脾证,选用痛泻要方合丹栀逍遥散加味,疏肝和胃,抑肝扶脾。

13.传承弟子心得:痛泻要方是治疗功能性泄泻的主方之一,本方调和肝脾,主要用于肝郁脾虚之痛泻,方中四味药可是为两组,一组治肝一组治疗脾,其中白芍养肝柔肝以治肝体,防风能渗湿且可散肝以治肝用,用白术化湿健脾,陈皮理气和中以调理脾胃,从而达到抑肝扶脾的作用,丹栀逍遥散清热疏肝和胃,治疗饭后胃痞嘈杂不适的症状,特用益母草调经,蝉蜕治疗耳鸣。

  1. 2021-02-04

2.主诉:腹部胀痛不适,加重伴腹泻十余天。

3.现病史:患者因工作原因,饮食习惯不规律,时有腹部胀满不适2年余,胀痛游离走窜,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未系统治疗。近日腹部不适频率增高,休息后难以自行缓解,至外院行胃镜检查示:非萎缩性胃炎,服用西药(不详)后一周症状未明显缓解,近日因饮食不慎腹部胀满加重,并伴有腹泻,故至我院门诊治疗,中医药治疗1周后腹泻有所缓解,故至我院门诊复诊。

4.刻下症见:患者大便偏稀,日行4-5次,时有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感,夜间矢气频,偶有胃脘部嘈杂不适、小腹胀痛,难以自行缓解,晨起口苦口干,纳寐一般,小便平,时有耳鸣,舌质淡红,苔薄腻。

5.拍照:

6.脉象:脉细弦

7.中医诊断:泄泻

8.治法:肝气乘脾

9.方剂:痛泻要方合丹栀逍遥散加味 

炒白芍15,防风10,陈皮10,炒栀子6,丹皮10,当归6、柴胡10,茯苓15、炒白术10 炙甘草6,生姜2片,薄荷6,益母草15 , 蝉蜕6,炒枳壳15,炒谷、麦芽各20,三七粉3冲服, X7剂

  1. 中成药:无
  2. 西药: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2.名老中医点评精髓:泄泻的病变,主脏在脾,病理因素主要是湿,脾虚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关键所在。肝气乘脾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并属于虚实夹杂或者是病属虚证,也要重视健脾,在健脾的基础上抑肝。

13.传承弟子心得:忧思恼怒或情绪紧张时,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侮脾,气滞于中则腹痛,脾运无权,水谷下趋则泄泻,肝失疏泄,脾虚不运,故导致嗳气食少,舌苔薄腻,脉弦是为肝旺脾虚夹湿之象。

1 2021-02-11

2.主诉:腹部胀痛不适伴腹泻。

3.现病史:患者因工作原因,饮食习惯不规律,时有腹部胀满不适2年余,胀痛游离走窜,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未系统治疗。近日腹部不适频率增高,休息后难以自行缓解,至外院行胃镜检查示:非萎缩性胃炎,服用西药(不详)后一周症状未明显缓解,近日因饮食不慎腹部胀满加重,并伴有腹泻,故至我院门诊治疗,中医药治疗2周后症状明显缓解,故至我院门诊复诊。

4.刻下症见:患者大便偏稀,日行3次左右,便后有肛门坠胀感,饭后偶有胃脘部嘈杂不适,待食物消化后可自行缓解,晨起稍有口苦口干,纳寐可,小便平,偶有耳鸣,舌质淡红,苔薄腻。

5.拍照:

6.脉象:脉细弦

7.中医诊断:泄泻

8.治法:肝气乘脾

9.方剂:痛泻要方合丹栀逍遥散加味 

炒白芍15,防风10,陈皮10,炒栀子6,丹皮10,当归6、柴胡10,茯苓15、炒白术10 炙甘草6,生姜2片,薄荷6,益母草15 , 蝉蜕6,炒枳壳15,炒谷、麦芽各20,三七粉3冲服, X7剂

  1. 中成药:无
  2. 西药: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2.名老中医点评精髓:痛泻之证系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运失常所致,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培土为君药,白芍柔肝缓急以止痛,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防风具有升散之性,和白芍以助疏散肝郁,白术以鼓舞脾之清阳,可以祛湿以助止泻,又为脾经引经药,故兼具佐使之用,四药相合,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是治疗功能性腹泻的常用方。

13.传承弟子心得:功能性腹泻没有器质性的病变,西医治疗多易反复,中医从脾胃论治,健脾胃,祛湿浊,重在补后天之根本,再根据病因疏肝抑肝,化湿祛浊,从根本上治愈泄泻。

1 2021-02-18

2.主诉:腹部胀痛不适伴腹泻。

3.现病史:患者因工作原因,饮食习惯不规律,时有腹部胀满不适2年余,胀痛游离走窜,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未系统治疗。近日腹部不适频率增高,休息后难以自行缓解,至外院行胃镜检查示:非萎缩性胃炎,服用西药(不详)后一周症状未明显缓解,近日因饮食不慎腹部胀满加重,并伴有腹泻,故至我院门诊治疗,中医药治疗3周后诸症缓解,故至我院门诊复诊。

4.刻下症见:服药后症状减轻,无明显腹泻症状,大便偏稀,日行1-2次,便后稍有肛门坠胀感,无明显胃脘部嘈杂不适,纳寐可,小便平,偶有耳鸣,舌质淡红,苔薄白。

5.拍照:

6.脉象:脉弦

7.中医诊断:泄泻

8.治法:肝气乘脾

9.方剂:痛泻要方合丹栀逍遥散加味 

炒白芍15,防风10,陈皮10,炒栀子6,丹皮10,当归6、柴胡10,茯苓15、炒白术10 炙甘草6,生姜2片,薄荷6,益母草15 , 蝉蜕6,炒枳壳15,炒谷、麦芽各20,三七粉3冲服, X7剂

  1. 中成药:无
  2. 西药: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2.名老中医点评精髓:泄泻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其转归依急性暴泻和慢性久泻的不同而别。一般而言,急性暴泻病情轻多能治愈,部分患者不经治疗,仅予饮食调养,亦可治愈,若病情较重,大便清稀如水,极易发生亡阴亡阳之险证,甚至导致死亡。少数急性暴泻患者,治不及时或未进行彻底的治疗。迁延日久,则易由实转虚,变为慢性久泻。慢性久泻,脏器亏虚,病情缠绵,疗程较长,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可治愈,少数患者反复,导致脾虚中气下陷,可见纳呆、小腹坠胀、消瘦甚至脱肛等症,若久泻脾虚及肾,肾脾肾阳虚,则迁延难愈。

13.传承弟子心得:当前临床上,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饮食结构的变迁,慢性久泻者中湿热未尽,气阴两伤者尤为多见,增加了治疗的困难,利湿易伤阴,益阴易碍湿,此时酸收之法实为重要,可以标本兼顾,不失为一种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