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临床医案

胃痛

发布时间:2020-12-31点击次数:2958次

胡某,男,48岁。初诊(2020年12月3日)主诉:反复胃脘疼痛6年余,加重1月余。患者6年余前因胃脘疼痛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药后疼痛缓解(具体药物不详)。此后仍反复发作,时有大便隐血呈阳性。此次疼痛发作已有1月余,中脘部隐隐作痛,终日不得止,喜用手按胃部,怕冷,中脘更甚,口不渴而喜热饮,食欲不佳,大便溏稀,不得成条,舌淡白,苔白滑,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胃痛(脾胃阳虚);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当以温补脾阳、属。治当以温补脾阳。方选: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30克, 党参20克, 炒白术10克, 炒白芍15克, 桂枝10克, 制附片10克(先煎半小时),炙甘草10克, 生姜2片, 红枣3枚,饴糖60克(冲服),茯苓20克,益智仁10克,7剂。

二诊(2020年12月10日)药后胃疼逐渐减轻,怕冷见好,中脘怕冷明显减轻,食欲好转,精神仍不佳,大便稍变软溏,尿清长,舌淡红,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守方去茯苓,炒白芍改30克。继服14剂。

三诊(2020年12月24日)胃痛已除,中脘怕冷现象已在服至第五剂时消失,精神好转,食寐可,小便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沉取稍无力。守方继服14剂。
医案评价: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多属脾胃阳虚或阳虚停饮之证,但也有出现胃阴不足,需用益胃汤、一贯煎等方者。凡辨证属阳虚、能耐温热之者,较易治疗;而属胃阴不足或不耐温热之剂者,根治较难。前人有“阳易回而阴难复”之说,或与此有关。至于证似阳虚而又不耐温热之剂者,则可能与气阴两虚有关。凡遇服温热药而出现口干燥、心烦不寐等症,且胃痛不能止者,可改用建中汤加减,重用炒白芍30-60克,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