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临床医案

鼓胀

发布时间:2018-11-16点击次数:2338次

刘某,男,56岁。初诊(2018年10月7日)主诉:腹胀、乏力2月余。近2个月来腹胀、腹部膨大、脐腹围95厘米,腹壁青筋暴露,精神欠佳,气短,乏力,纳差,面色萎黄,情绪急躁易怒,小便量少、色黄,大便稍干,肝大季肋下2横指,伴有轻度压痛。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弦滑。既往史:乙型病毒性肝炎10余年。腹部B超:肝硬化,大量腹水。中医诊断:鼓胀(肝脾不和,气滞血瘀);西医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治当以疏肝理气、化瘀利水。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

枳壳15克, 赤芍10克, 郁金15克, 柴胡10克, 广木香6克, 青皮20克, 陈皮10克, 丹参15克, 猪苓15克, 车前子30克, 益母草30克, 葶苈子10克, 大腹皮15克, 茯苓皮30克, 5剂。

文火煎取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

二诊(2018年10月12日)药后小便转多,腹胀减轻,胃纳转佳,精神好转,已能从事轻度体力劳动。惟觉两足乏力情绪急躁,舌脉同前。病情稍有起色。守上方去猪苓,继服7剂。

三诊(2018年10月19日)药后腹胀持续减轻:腹围80厘米,小便正常,食纳可,精神佳,已能从事日常劳动。惟觉两足乏力,舌淡红,脉弦细。守上方去葶苈子、益母草,加夏枯草10克、黄芪30克,继服14剂。

医案评价:本案患者,脾气亏虚,湿浊内蕴,气机不利,即《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谓。中焦气虚,气短乏力。湿浊困脾,水蓄不行,以致腹部胀满,饮食欠佳。脾虚易招肝乘,肝气不能畅达,气滞血瘀,故情绪急躁易怒。腑气不得下降,大便偏硬,舌质暗红,脉沉弦滑为水湿与瘀血互结,肝木乘脾之象。故治以疏肝理气,化瘀利水。药用柴胡、枳壳、郁金、木香、青皮疏利肝气,复其升降;赤芍、丹参活血化瘀;益母草、葶苈子、大腹皮、茯苓皮利水通瘀,从而使腹水得以消退。最后加黄芪以益气行水,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