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临床医案

龙胆泻肝汤医案4

发布时间:2021-02-03点击次数:7200次

胡某,女,38岁,2020年3月6日初诊。主诉:反复心悸4年余,加重4月余。患者4年前因生气、劳累等因素出现心悸、胆怯,有时头晕欲扑地,未经治疗,近4月来心悸加重。现症:心悸,伴胸闷气短,紧张或烦躁时膻中穴有疼痛感,两胁隐痛,双下肢肿,右下肢肿甚,手心热,足心凉。因情绪不佳出现偏头痛,行走困难,口苦、口干,难入睡,早醒,梦多。大便平。月经提前4-5天,量少,色红,时有血块,白带色黄,量较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3年余。处方:

龙胆草6g、焦栀子6g、黄芩10g、柴胡10g、生地10g、车前草10g(布包)、

泽泻10g、川木通2g、甘草6g、当归10g、夜交藤15g、夏枯草10g 共7剂。

二诊患者症状好转,嘱患者守方继服10剂。

按:中医内科学(张伯臾主编) :“若郁热内蕴,复加恚怒,变生肝火,肝火扰心也易导致心悸。”心为肝之子,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热扰乱心神则见心悸、失眠、多梦,临床上高血压性心脏病即为长期肝火、肝阳上冲引起的心脏病变。头部两侧及两胁均为肝经循行部位,膻中为气海,患者情绪不佳时偏头痛、胁'下隐痛均以及膻中疼痛均为肝气郁结的表现。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史,此类患者阴虚者多见,病位始发于肝,可影响至心、胃等其他脏器,伍老临证常使用大小定风珠、加减复脉汤、益胃汤一类。肝气郁而化热可致手心发热,湿邪郁滞,阳气不能下达则见足心凉。患者下肢肿、白带色黄量多为下焦湿热之象,因情绪不佳而出现偏头痛、口干、口苦为肝胆之火循经上扰之象。肝藏魂,肝火上扰亦可致难入睡、多梦。故本病辨证为肝胆实火上扰心神、肝经湿热下注。治疗上予龙胆泻肝汤加夏枯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之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