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建光:岐黄薪火传赣鄱,仁心仁术守“心”康
伍建光,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名中医,第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人才,江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国家优势专科——心血管病科主任,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主任。国医大师伍炳彩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世中联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学会副会长,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课题10余项,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等各级学术论文70余篇,专利1项,江西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从医执教三十载,他以“中医立身,中西并蓄”为准则,以“传承岐黄,守护民心”为己任,将家学渊源转化为救治危重症的攻坚之力,把师道仁心浸润于万千桃李,先后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表现突出的医师个人”等荣誉,是赣鄱大地心血管健康防线的中流砥柱。
1989年夏天,高考结束的伍建光正在考虑着自己的志愿该如何填报,反复纠结之时无意路过了父亲伍炳彩的诊室,患者候诊时焦急、急迫、痛苦的神情第一次如此真实的挑动着他的神经。当时伍炳彩先生已是江西赫赫有名的中医,看着父亲为这许许多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伍建光第一次感受到了医者这两个字的分量。自己为什么不继承父亲的衣钵让更多人脱离病魔折磨,让更多的家庭避免破碎。回家之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这个想法随即得到了父亲还有诸多中医前辈的支持。
学习中医之路并不容易,晦涩难读的典籍,汗牛充栋的著作让人无所适从,纵使勉强啃下了一本又一本的经典,经典理论如何应用到临床之中又成了难以跨越的障碍。私下里很多同学对他说,建光,费那个劲干什么,只要把你老爸那几个方好好搞一下,这辈子就够你吃的了,磨那些老古董,你磨一辈子也不见得能磨出什么来,何苦跟自己过不去。这样的话听多了,伍建光的心里也曾动摇,是啊,经典著作读了又读,条文背了又背,方子记了又记,可是一上手还是没办法解决问题,还不如按着父亲的套路来,又简单又有效。假期回家,看着已然一方名医的父亲下班后仍在挑灯夜读、修改讲稿,不禁让伍建光心生愧疚,父亲研习中医经典数十年,中医经典教了数十年,家里的金匮教材让父亲翻的稀烂,仲景条文更是倒背如流,可他还在日复一日的读书、日复一日的改讲稿,自己才读了几天书就这想着吃老本,这怎么对得起自己的选择,怎么对得起父亲、前辈们的教导、怎么对得起信任自己的病人。歧轩仲景这条路还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走的。彼时的伍建光不敢与父亲对视,默默取出伤寒论背了起来。坚定了信念,随后几年大学生涯中,伍建光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跟随父亲抄方,到了毕业,他已经掌握近千首中医名方,伤寒、金匮条文了然于胸,并可以熟练应用中医经典理论和方剂给病人诊治了。
(伍建光刚毕业时跟诊照片)
21世纪初,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心血管疾病各个领域似乎被一一攻克。只要合理的用上西药和现代手段,心血管没什么不能解决的成为主流声音。在一些中医院,很多医生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是以西药为主。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单纯西药治疗的弊端逐渐显现。尤其在心衰领域,随着利尿剂抵抗、扩血管药物失效、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出现,单纯现代医学治疗越来越难以满足心衰患者的症状控制、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更不要提预后的改善、预期寿命的延长。在这个背景下,伍建光充分认识到要提高人民的健康质量,攻克心衰刻不容缓。要解决这个问题,伍建光认为一方面要发挥现代医学的现有手段,另一方面更要把中医几千年来与心血管疾病作斗争的宝贵成功充分运用好,中西并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双管齐下才能切实的解决病人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后十几年,伍建光将研究重心转向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及中医心病的诊治。通过继承发展名老中医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经验、挖掘中医经典理论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价值,伍建光深化了“心为君火,内阴外阳,脾土为媒”的理论,在伍炳彩等国医大师经验的基础上强化中医诊治心衰“阳虚为本,邪实为标”的理念,拟定了脏腑经络辨证背景下的五脏相关心衰诊疗体系。该诊疗体系提高了心衰的中医诊疗效果,同时增强了中医同行在心力衰竭诊治信心。
2018年,一位心力衰竭伴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找到伍建光,彼时她已在多家知名综合性医院诊治多时,胸腔积液难以消退,行走困难、不能平卧、数月难眠,她把中医中药看作最后的希望,只求能缓解一点痛苦,睡上一小会就心满意足。经过伍建光的仔细辨证,他发现这个患者虽然舌红少苔脉细数又不怯寒,但确是阳虚为本,邪热为标,倘若稍加清热,恐怕就会君火不济病情极速加重。思量再三,伍建光还是让这个患者用红参、附片久煎代茶服用。一周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西药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尿量明显增加,检查提示胸腔积液明显减少。一月后,该名患者已经可以在家人的搀扶下步行到诊室就诊,胸腔积液基本消失。每次复诊,她都在伍建光的诊室激动的说到,我原来都以为自己要跟这个世界拜拜了,没想到伍医师这简简单单两味药又把我拉了回来,我现在能吃能睡,给了我继续活下去的希望。类似的患者又何止这一例,多年来,正是伍建光对中医的不懈追求,对心衰治疗的无止境摸索,让这些原本失去希望的顽固性心衰患者又找到了“心”的希望。
在伍建光教授的诊室里,患者总能看到他耐心细致、平易近人的神情。他悉心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诉求,细致解答疑问,对于焦虑不安的患者,更是常常给予温暖的安慰和开导。他始终坚持“只开对药,不开贵药”的原则,力求以最合适的方案解除患者病痛,其显著的临床疗效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
年逾八旬的刘奶奶身患肺癌、胸痹心痛等多种疾病,长期被疼痛、失眠、焦虑困扰,情绪急躁,一度抗拒治疗。在伍建光耐心细致的倾听、开导和安慰下,配合其精准的辨证论治与汤药调理,刘奶奶的诸多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控制,人也逐渐变得开朗乐观。她动情地说:“每次走进建光的诊室,就感觉特别亲切、安心。”由于医术精湛、声名远播,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伍建光常常忙到下午两三点才能结束上午的门诊,中午仅用十来分钟匆匆吃完盒饭便又投入工作,对此他却毫无怨言。他常说:“作为医生,能为患者解决病痛就是最大的幸福,饿一下、累一下算不了什么。”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无声地践行着“大医精诚”的铿锵誓言。
从医三十年来,伍建光教授脚踏实地,以患者为中心,救死扶伤,无私奉献。他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70余篇,获国家专利1项,并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表现突出的医师个人”、全省“十五”期间中医工作先进个人、江西中医药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他不仅是医术精湛的医者,更是桃李芬芳的师者,充分展现了一名优秀医生和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无愧于“最美医生”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