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的诊室里,常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指尖轻搭患者腕间,声如洪钟地询问着“头痛吗?咳黄痰吗?口干吗?”。他,就是第三届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从贫苦幼儿到杏林泰斗,从青葱学子到国医大师,85载人生,60载行医路,伍炳彩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生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千年古训,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仁医赞歌。
伍炳彩教授医术精湛,尤以脉诊闻名遐迩,被誉为“江西凭脉辨证第一人”、“三指神功”。这份“精”,源于对经典的痴迷与不懈探索。
痴迷经典,博采众长:出身贫寒的伍炳彩,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大学时代便以“萤囊映雪”之志刻苦攻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翻烂数本,《汤头歌诀》倒背如流。他师从江西名医姚荷生,尽得脉诊真传,却又不拘门户,广泛研读李东垣、蒲辅周等古今名家著作,出差必逛书店,为解疑难不惜重金购书,家中藏书汗牛充栋。他常说:“我是国医大师,但我不是神医,我还有很多病看不好,必须不断补充知识。”这份对知识的渴求与谦卑,贯穿其一生。
守正创新,力克湿邪:在精研《金匮要略》的基础上,他深化仲景“肝病实脾”学说,拓展“肝脾相关”理论。伍炳彩对湿邪致病有独到见解,系统总结湿邪“九大特点”(广泛性、隐匿性、迁延性等)及“湿病七辨”诊断要点(如辨小便浑浊、身热足寒、口黏等),独创益气化湿汤、枳壳芍药散等效方,构建了湿病诊疗的系统框架,为无数疑难杂症患者带来曙光。
经方化裁,药简效宏:临床用药,伍炳彩崇尚“轻灵”。他擅用经方、时方,如银翘马勃散,不仅治咽痛,更灵活用于感冒、发热、失眠、心悸等伴咽部不适者。他坚持“药不在贵,对症则灵”,能用几毛钱、几块钱的方子解决问题,绝不开大方贵药。这份“精”于用药,源于对病机的精准把握和对患者疾苦的深切体察。
伍炳彩教授的“诚”,体现在对患者发自肺腑的仁爱与关怀,将心比心,视患如亲。
“加号医生”的坚守:尽管门诊限号,但对远道而来、特别是贫困农村患者,伍炳彩总是不忍拒绝,“擅自”加号。学生们心疼他,劝他看快点,他却温和而严厉地批评:“患者从外地、外省大老远赶来容易吗?为了看病一大早就来排队,我如果三言两语打发走,这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人命关天,看病本就应当仔细。”午饭拖到一两点,晚餐热几次才吃完是常态,三次因胃溃疡住院,也未能阻挡他这颗仁心。他常说:“我是农村出来的,我知道这些人的难处。”
“挂号费风波”见本色:获评国医大师后,按惯例可大幅提高挂号费。伍炳彩坚决反对,“我是农村来的,我知道很多人的生活有多么不容易,这里经济水平不及沿海地区,我不能再增加患者们的经济负担。”他最终只同意适度调整,并因患者通宵排队而主动向医院建议改革挂号制度,全面实行网上预约,免除患者风霜之苦。面对高额年薪的邀约,他断然拒绝:“江西人民养育了我,成就了我,我是不会离开江西的。在公立医院看病,对患者来说是最划算的。”
病房里的“不守规矩”:84岁高龄因病住院期间,主治医生叮嘱他多休息。但只要听到电话里患者焦急恳求,他便全然忘记医嘱,将患者约到病房免费看诊。让学生先详细问诊,自己打完点滴就在病床前把脉开方,有一次为复杂病情患者诊看半小时,全然忘记了已凉透的中药。他总说:“患者不容易,患者好艰难,能帮一下就算一下。”
伍炳彩深知,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关键在人。他视培养后学为己任,倾囊相授,诲人不倦。
言传身教,严谨带徒:门诊即是课堂。他坚持让学生先诊脉、先辨证、先思考处方,然后自己再点评讲解,毫无保留地传授脉诊心得、辨证思路和用药经验。他对跟诊学生人品要求严格,“要先做人再行医,医生要有医德”。教学查房深入细致,备课认真,将堆积如山的医案化为生动的课堂案例。退休后更忙,不仅坐诊,更牵挂所有学生的工作、业务和品德,在特殊岗位为青年成长奉献力量。
门户开放,传承无私:有人劝他“留一手”,他总说:“中医更需要发展、传承,如果我们不把知识传给年轻人,中医就没有发展,不能有门户之见,不能有保守思想。”只要真心求学,他都欣然接纳,从不收带教费。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众多学生成为全国优秀教师、名中医、博导、珠江学者,桃李满天下。
三代岐黄,家风绵延:伍炳彩的仁心仁术深深影响了家人。儿子伍建光(现为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主任)目睹父亲救治患者、深夜苦读,毅然选择中医,继承父志,在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衰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上卓有建树。外孙孙礼强深受家庭熏陶,也踏上中医之路,成为新一代传承人。一家三代,共同为中医药事业耕耘不辍。
从学徒免费为乡亲看病,到国医大师誉满天下;从步行60里山路求学的穷学生,到桃李芬芳的学界泰斗;从拒绝开贵药的“胆小”医生,到心系苍生、拒涨诊费的仁心大医——伍炳彩用一生践行着“大医精诚”的誓言。
他的“精”,在于对医术永无止境的追求;他的“诚”,在于对患者发自心底的仁爱与对中医事业的无限忠诚。年逾八旬,虽步履蹒跚(股骨头坏死),仍坚持每周三次门诊,坚守在他挚爱的诊室。这方寸诊台,凝聚着他对中医的半世深情,更闪耀着一位精诚大医以仁心仁术照亮患者生命、以传道授业点燃岐黄薪火的不朽光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伍炳彩教授,无愧为新时代“大医精诚”的杰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