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室 科室动态

网易新闻:江西12个项目夺得国家科技大奖 获奖代表载誉而归

发布时间:2016-01-28点击次数:1809次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王樊、谢子玥、王玉磊报道:1月9日上午10时50分,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江西获奖代表载誉归来,抵达南昌昌北机场,受到家乡人民热烈欢迎。据悉,“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唯一一等奖,这也是江西自主创新成果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此外,由江西省推荐的“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江西科技发展实现重大历史性跨越,科技实力和创新成果迎来“收获季”。在8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西共有12项优秀科技成果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数首次实现两位数,创历史新高。

“江西创造”有望重塑全球LED产业格局

备受关注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唯一的1个一等奖。该项目主要完成人来自南昌大学、晶能光电、中节能晶和照明等单位。9日,该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的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在发言中感叹道这份成果来之不易,“19年磨一剑,其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这要感谢政府的支持,南昌大学的支持,以及我们团队60多名同事。”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项目对全球LED产业格局或将产生深远影响。业内专家分析称,该项目令LED照明领域后期的发展和商用都有望提速。“LED照明产业具有重大节能减排价值”,专家称,LED(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冷光源。它发光效率高、寿命长、体积小、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和应用范围广。而硅衬底技术创造了一条新的LED照明技术路线,项目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获授权发明专利68项,将有力提升我国led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资料显示,LED芯片衬底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碳化硅衬底、蓝宝石衬底、硅衬底。碳化硅衬底成本高昂,蓝宝石衬底则存在晶圆散热差、晶体垂直生长困难难以做到大尺寸、无法制作垂直结构器件等不足;更为重要的是,上述两条技术路线均被美国、日本垄断。

有专家认为,用硅衬底GaN基蓝光LED制造技术,相比蓝宝石和碳化硅衬底,价格更为便宜,在高档光源应用中也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和性价优势,也有利于提升LED芯片的产出效率,为行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如今,江西省正大力扶持硅基LED技术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南昌光谷、建设江西LED产业基地。目标为2020年全省LED产业总量超过1000亿元,占全国的15%。相关方案显示,江西省欲把南昌打造成全国的LED光谷,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LED全产业链研发、制造和应用基地,形成和强化产业规模优势、产业体系优势、产业技术优势。同时,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基LED原创技术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由技术制高点迈向市场制高点。

热敏灸技术获广泛应用

在8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江西省推荐的“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包括了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陕西省中医医院等。

据悉,热敏灸就是采用点燃的艾条产生艾热悬灸热敏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明显提高了艾灸疗效的一种新技术。

上述项目历经26年研究,发现了灸疗的特异性穴位,热敏穴位;创立了“辨敏施灸”的热敏灸新技术;建立了“敏消量足”的个性化充足灸量标准;提出了“腧穴敏化”与“灸之要,气至而有效”新理论。

热敏灸技术已在全国27省、市、自治区广泛应用,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出版专著7部,其中,英文、日文版3部;发表论文208篇,其中SCI收录25篇,得到Pain Medicine杂志社发表专文述评的高度评价。本项目原创性论文“灸之要,气至而有效”入选2012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优秀国内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开办了热敏灸分院13家。

江西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创造历史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西共有12项优秀科技成果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数首次实现两位数创历史新高。记者了解到,这12项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技术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10项;江西直接推荐的项目2项,通过其他省市、部门推荐的10项。

由江西省内单位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有3项,包括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等完成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

数据显示,近3年江西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7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5项,主持完成的有6项,江西省人员或单位合作参与完成的21项。

而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江西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7项,2011年至2015各年为4项、6项、8项、7项、12项,呈逐年递增态势。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一等1项、二等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4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9项);主持完成的10项,江西省人员或单位合作参与完成的27项。比十一五增加10项,增长率37%,获奖质量逐年提高。

记者还注意到,十二五期间,江西省科技成果登记3684项,比十一五期间的1657项增加2027项,增长率为122.3%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