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室 科室动态

推“陈”出“新” 造福人类——记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热敏灸发明人陈日新教授

发布时间:2016-01-28点击次数:8004次

【人物简介:陈日新,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西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西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二届“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2016年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这里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欢快的颁奖进行曲中,陈日新教授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其他获奖者同仁一道走向主席台,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奖励证书。陈日新教授团队发明的热敏灸技术,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此,陈日新教授也由幕后走向台前,接受世人赞许的目光。

这是难忘的一刻,陈日新教授和他的团队等了28年。

陈日新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热敏灸是如何诞生的?让我们走近陈日新,走进热敏灸的神秘世界。

“天生就是做科学研究的料”

头发略显稀疏,衣着比较简朴,说话不紧不慢,和蔼可亲。这是陈日新给人的第一印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学者,其实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才子。

陈日新1956年出生于赣州市,父母都是教师,受父母的影响,他从小就特别爱读书,成绩也一直非常优秀。父母经常教导他,要爱科学,讲奉献。“这句话虽然现在我们说也许会有人发笑,但父母这样的教育对我的影响确实很大。”陈日新坦言,他小时候的理想就是要做一个科学家,通过自己科学研究为人类多做贡献,这个理想一直未变。

因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陈日新走上了一条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医学科学的艰辛探索之路。在这过程中有过许多失败,遭遇了许多挫折,但他从没有动摇过,更没有放弃过。“这是因为我从小养成了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的习惯,正是有了这种习惯,让我能吃得苦、守得住寂寞,面对种种困难和诱惑心里不浮躁,能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陈日新说。

陈日新爱学习,人也特别聪明,记忆力也超乎寻常的好,学习成绩十分突出。“初中就能把一本成语词典全部背下来,高一的时候能把高三物理练习题、数学题做出来。”此外,他的动手能力也很强,小学就会拆装矿石收音机,中学就会拆装修理超外差电子管收音机,修理手表。

“我读书的时候都是当学习委员,没有当过班长,我的老师都这么评价我,说我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不适合搞社会工作,天生就是一个做科学研究的料。”

故乡的召唤

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陈日新顺利考取了江西中医学院,开始了他与江中的不解之缘。1982年,他又应届考取了安徽中医学院针灸专业的研究生,开始结缘针灸学科。

在安徽中医学院,陈日新得到了全国著名经络学者孟昭威教授的悉心指导,并为其后来的学术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师生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毕业后,由于陈日新在校期间的突出表现,安徽省教委、安徽中医学院以及其导师孟昭威教授,都要求陈日新留在安徽工作。但是,生他养他的红土地江西也需要陈日新,面对故乡的召唤,陈日新毅然回到了江西,回到母校江西中医学院。

为了挽留陈日新,70多岁的孟昭威教授曾坐着几十个小时的硬座火车来到江西,试图说服他留在安徽工作。老教授的这个举动让陈日新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恩师的再三挽留,一方面又故土难离。不过,陈日新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家乡。劝说无效之后,孟昭威教授只好跟江西中医学院摊牌:“陈日新在江西工作可以,但必须先安排他到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院搞两年经络研究。”江西中医学院也释放出足够的诚意,不仅满口答应了孟昭威教授的要求,还给陈日新在北京的学习深造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

一条前人所未走过的路

北京两年的学习结束后,陈日新回到了母校江西中医学院,并在针灸教研室工作。作为临床学科,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提高针灸疗效的方式,就是要进一步激发经气,推动经气运行,使之“气至病所”。如何更好地激发经气?这就是陈日新要解答的问题。

到底采用什么手段来激发经气,是用针还是用灸?

陈日新最终选择了提高灸法疗效作为攻关对象。“其实针和灸各有利弊,用针刺激发感传,业界人士做得比较多,有很多成果可以借鉴,但临床有部分病人畏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疗法的适用人群;而用灸法激发感传,虽然治疗对象几乎可以不受限制,但研究缺少理论支持。”因为前人在灸法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这对陈日新来说,这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陈日新选择走这条路的理由是: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发明了艾灸疗法,它通过艾热刺激人体体表穴位可以达到调控内脏功能从而防病治病的目的。近年来,中医临床出现了重针轻灸、甚至弃灸的现象。陈日新认为,出现这样的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艾灸治疗比较麻烦,一对一的治疗大大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不像针刺,扎好一个病人,在留针的过程中,又可以治疗下一个病人。另外,艾灸治疗会产生烟雾,这也可能是限制其临床运用的一个原因。

“尽管这些不便确实存在,然而我们根据临床经验,还是始终相信,灸疗确实具有针刺不及的效果,这一古老的技术即使在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仍将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陈日新说,“正因为如此,我们最终选择了从灸法入手,激发经络感传。如果研究结果能像我们期待的那样,艾灸穴位确实能像针刺一样激发感传,气至病所,那就意味着艾灸的疗效极具挖掘潜力,小小艾条将有可能开辟人体机能调控的一片新天地。”

20年艰辛探索

这是一次艰辛的探索之旅,陈日新在这条旅途上整整跋涉了20年。

陈日新在临床中发现,灸疗时有的穴位悬灸不久,病人就会灼热难耐;而有的穴位虽火力更大,病人不仅不觉得烫,还感觉舒爽。原因就在于70%患者灸疗时会出现透热、扩热、传热、非热觉等6种奇特现象,而健康人出现率仅为10%左右。

这是现代医学尚无法解释的奇异生命现象!

然而,发现现象只是良好的开端,透过表象寻找本质,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却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人体对热的感传,到底是热起了作用还是艾燃烧起作用?为了解释这样一种平常现象,在长达两三年的时间里,陈日新做了无数次艾条替代实验,遭受了数不清的失败打击。因为经费紧张,他与南昌大学电子系、省机械工业设计院的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自己设计电脑程序、自己动手制作试验工具。

“当时的条件非常有限,我们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在20多平方米的教研室里,几张桌子拼在一起,有一些简单的仪器设备,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陈日新介绍说,越是在失败的时候,越要有信心坚持。

在做艾灸调节人体胃功能的实验中,光体表检测实验就做了两年。实验效果如何,从自己的身体开始,陈日新不记得多少次将胃管插进了自己的鼻子,然后注入染料到胃腔。陈日新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半夜三更起床,冒着凛冽的寒风,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提取胃功能数据,而这时,学校的大门已经关了,他只能冒着危险爬铁门进去。有一次被值班的门卫发现了,门卫一开始以为是小偷,发现是陈日新后,门卫怎么也想不通:“有你这么拼命的吗?你是不是拿了学校两倍工资?!”

发明热敏灸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量的科研攻关和临床实践后,2006年,陈日新和他的团队终于拥抱了成功,他们发明了热敏灸新疗法。

陈日新团队在继承《内经》腧穴敏化理论的基础上,发现了灸疗特异性穴位——热敏穴位,创立了辨敏施灸的热敏灸新技术,建立了“敏消量足”的灸量标准,提出了“腧穴敏化”、“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等学说,构建了热敏灸理论体系,为临床灸疗和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热敏灸技术是在继承传统艾灸疗法的基础上,创造出的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通过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大幅提高了艾灸感传激发率和临床疗效。 ”陈日新介绍说。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凡是人体腧穴发生热敏的病症,均是热敏灸疗法的适应症。热敏灸技术在治疗呼吸系统的感冒、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消化系统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老年性便秘等;神经系统的缺血性中风、面瘫、偏头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等,生殖系统的慢性前列腺炎、男性性功能障碍、原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炎等,运动系统的骨性膝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球肘、肩周炎等常见病、疑难杂症有独特的疗效。

一石激起千层浪,热敏灸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魏稼教授对热敏灸作出这样的评价:“新灸法无论理论、技术和疗效都是针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将可能改写中国针灸学篇章。”200610月,国内权威专家作出这样的鉴定意见:“热敏灸疗法属原始创新技术,并在灸学临床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同年,热敏灸获准为全国重点推广技术,且在江西首次成立“全国医疗协作网”全面推广。2009年,该项目正式获得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资助经费为400万元,填补了江西省医疗卫生领域立项、主持“973计划”课题的空白。

热敏灸走向世界

因热敏灸不用针、不接触人体,安全有效、适应症广、无毒副作用,因此备受医院和患者好评。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家医院应用了热敏灸技术,治疗患者350万例。

该项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临床疗效,开创了一条治疗疾病的内源性热敏调控新途径,形成了“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的发展格局,每年带动全国灸疗养生保健、艾条和灸具研发、生产及销售等近千亿的产业发展,为缓解当前重针轻灸局面,振兴灸疗学术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陈日新正致力于将这一疗效显著的热敏灸技术向全球推广,造福人类健康。

2010年,热敏灸技术在上海世博会上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唯一向全球推广的传统医学项目;2011年,创办了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2014年,组建了江西省中医康复(热敏灸)联盟,探索建立中医医疗联合体,全省已有20家医院成为联盟成员单位;201510月,世界中医药学会成立热敏灸专业委员会;2015年,先后在葡萄牙和枣庄市中医院合作开办了首家海外分院和省外分院。

现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又启动了热敏灸+”计划,即热敏灸+各临床科室:热敏灸技术走进各临床科室,与肛肠科、骨科、妇科等临床科室优势病症相结合,通过充分发挥热敏灸的疗效优势,构建科室核心竞争力,推动医院各科室学科专科建设和学术发展。

(沈德森)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