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室 科室动态

节气养生— 谷雨断霜,重养肝脾

发布时间:2022-04-19点击次数:2089次
    今年4月20日是谷雨,谷雨为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其名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后寒潮将尽,回温迅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描绘了谷雨后降雨增多,浮萍生长,布谷鸟提醒农民播种,戴胜鸟立于桑枝的暮春之景,杨花落尽,子规夜啼,正在其中。
    谷雨节气在春季,故此时仍以养肝为先,应注重肝气的舒展和阳气的升发,此外《黄帝内经》有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寄治十八日。”说明了每个季节最后的18天均由脾所主,这个时候脾处于旺盛之时,而谷雨节正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恰逢其时,故养生除了养肝之外,还需要健运脾胃。

 

    1.谷雨养肝仍为重

    谷雨节气养肝主要围绕两点,一方面,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肝气至谷雨之时达到最旺,疏泄不及,容易郁而化火,因此需要柔肝疏肝。另一方面,谷雨时节,地上阳热增多,地下阳气渐少,人体与之相应,下焦(肝肾)渐虚,因此肾阳之人,生发不及,四肢常冷,需温肾养肝。
    养生推荐:
    ①玫瑰麦杞茶:玫瑰花3克,炒麦芽3克,枸杞3克。适合于肝气不疏,容易抑郁、生气的人群,具有疏肝养的的效果。

 

    ②菊花新绿茶:菊花3朵,春绿8克。此茶能够清降肝火,醒脑提神,适合因肝火旺盛出现牙龈肿痛、口腔溃疡,以及春困之人。若兼有便秘,可加决明子10克清肝润肠。
    ③荠菜可益肝调脾、降压明目,红薯叶能益肝降糖、解毒通便,莴笋可清肝消积、安利五脏,菠菜能滋阴平肝清胃。此外若是肝气较旺者,可食豆制品、百合、银耳等,此时应少食辛辣“发性”之物。
    ④桃仁五汁饮:鸭梨1个,荸荠6个,莲藕30g,麦冬16g,鲜芦根16g,核桃4枚,薏苡仁30g,煎水饮用,能养肾清肝,滋阴生津,适合经常熬夜、口干、眩晕者。
    ⑤艾叶泡脚:睡前用艾叶、红花、生姜等煮水泡脚,并按揉三阴交、太溪及太冲等穴,能够温养肝脾肾三阴,并可散寒通络。

 

    2.健脾祛湿亦是时

    暮春之时,肝气渐伏,脾气渐旺,加上谷雨前后降雨较多,湿气较重,湿邪易侵犯脾胃,并且中医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故谷雨时节健脾祛湿也是要点,也为春季养“生”到夏季养“长”转换打好基础。
    养生推荐:
    ①薏仁姜栆茶:薏苡仁3克,生姜3片,红枣3个(去核切片),煮水代茶,能够健脾祛湿,适合脾虚加湿之人。
    ②红薯健脾补虚、兼补肾阴,山药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香椿可以健脾开胃、利尿解毒,像能够祛湿的食物如薏仁、芡实、赤小豆、白扁豆、冬瓜、玉米等也可选用。此外,香糯可口的艾米果能够健脾暖胃。
    ③谷雨养生粥:大米、小米、紫米、玉米、薏仁米五米各10克,扁豆、红豆、黄豆、绿豆、黑豆五豆各10克,加上莲子和芡实各10克熬粥喝。具有健脾和中,化湿安神,而且五色入五脏,能够滋养五脏,固摄心肾。
    ④在谷雨前后三天用艾灸的方法灸关元、气海、神阙等穴,能温阳除湿,培本固元,增强免疫力。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之后,春季走向夏季,气温升高并逐渐稳定,乍暖还寒的变化减少,其养生在遵循春养“生”和春夏养阳的原则下,尤其注重对肝脾的调养。我们在生活中,除了应用上述食疗药膳,艾灸足浴等方式之外,还应做到起居有时,运动有量,情志有安。此外,对于体质虚,易过敏的人,要注意戴口罩防止吸入过敏原,穿长袖避免毒虫叮咬,但最重要的还是改善体质,扶正御邪,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