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临床医案

胃痞病

发布时间:2021-07-12点击次数:1972次
  1. 基本信息:姓名:严慧珍    性别:女      年龄:56

2.主诉:胃脘灼热不适1周

3.现病史:患者1周前出现胃脘部灼热不适,遂做胃镜示: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化?十二指肠球部息肉?病理示:(胃窦)中度慢性炎症,轻度萎缩,中度肠上皮化生;(胃角)中度慢性非萎缩性炎症,轻度急性活动,轻度肠上皮化生,(十二指肠球部)息肉。遂至我院我科就诊。现症见:胃脘部烧灼感,饥饿时尤甚,无反酸,大便正常,夜尿频,3-4次每晚。

4.舌像拍照(舌色、舌形、舌苔、苔色、苔质、舌下络脉):舌红,苔微黄,薄腻。

5.脉象:弦

6.中医诊断:胃痞病 肝胃不和证

7.治法:疏肝和胃

8.方剂:四逆散加减

9.中成药:柴胡10g,,炒白芍15g,炒枳实10g,炙甘草6g,延胡索10g,炒川楝子10g,浙贝10g,蒲公英15g,黄连6g,白芨15g,炒谷芽20g,炒麦芽20g,三七粉3g冲服  金钱草15g

10.西药: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1.名老中医点评精粹:痞满的病因虽然多样,但大体可分为外因及内伤两大类。外受寒湿之邪以及饮食不当为外部原因或是促使疾病发生发展的推动因素,而疾

病产生的根本则源于人体正气的亏虚,后天之本的不足。脾胃的虚弱、先天的不足使其不能抵抗邪气的侵入,致使气滞、痰湿、饮食积滞影响气机运行,升降失

常,乃成痞满,故痞满多为虚实夹杂,其虽表现多为标实,但本虚之象多显,因此在治疗中应该掌握标本虚实,补消兼施各有侧重,寒湿重者予以温化,气滞者则以行气,虚寒者予以温补,湿热者予以清化,饮食积滞则予以消食等。

12.传承弟子心得:胃痞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调节脾胃气机,肝气条达,则脾升胃降气机顺畅,肝郁气滞,脾不升清,胃失和降,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发为胃痞病,故于四逆散加味,疏肝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