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新医师法重点内容提示

发布时间:2023-03-30点击次数:8204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于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22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同时废止。
  新《医师法》共计7章67条,包括总则、考试和注册、执业规则、培训和考核、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较之前的《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违法行为有更为明确的规定,处罚也更为有力度,这些执业风险需大家重点关注。
  伪造、“租证”等违法行为 重罚!
  《医师法》第五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医师执业证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情节严重的,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1998年颁布的《执业医师法》未将租证行为明确界定为违法行为,《医师法》堵上了这一法律漏洞,规定医师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医师执业证书的将被处以重罚,这是对规范医疗市场和保障医疗安全祭出的一记重拳。
  未按注册执业地点、类别、范围执业,罚!
  《医师法》第五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医师未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或者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医生或者医疗机构超出注册执业类别范围行医,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执法中常遇到的违法行为,不但扰乱行业秩序,也不能确保患者健康安全。医师要严格按照《医师执业证书》上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活动。
  5种违法行为可能被“吊证”
  《医师法》第五十五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5种违法行为可能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一未按照规定履行告知义务或者取得知情同意;二对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拒绝急救处置,或者由于不负责任延误诊治;三遇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时,不服从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调遣;四未按照规定报告有关情形;五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执业规范,造成医疗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6种违法行为至少罚1至3万直至“吊证”
  《医师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6种违法行为至少罚1至3万,情节严重的,还要暂停6至12个月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一泄露患者隐私或者个人信息;二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或者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三隐匿、伪造、篡改或者擅自销毁病历等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四未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等;五利用职务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或者违反诊疗规范,对患者实施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造成不良后果;六开展禁止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非医师行医罚2倍以上
  《医师法》第五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医疗器械,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
  对比《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对非医师行医罚款10万元以下的“上限”,今后对无证行医的“黑医”“游医”们会产生更大的震慑力,赚得越多罚得也越多。
  医师严重违规可终身禁止行医
  《医师法》第五十八条规定 严重违反医师职业道德、医学伦理规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或者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活动,五年直至终身禁止从事医疗卫生服务或者医学临床研究。
  过去在《执业医师法》中最严重的处罚仅仅是吊销执业证书,而受到吊销执业证书处罚的医师两年后还可以再次申请注册,又可以继续行医,违法成本较低,无法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新《医师法》对于“医师行业禁入制度”的完善,在制度设计上补足了卫生健康行政立法到执法的重要一环。